返回第两千三百四十九章探讨(第1/2页)  我的1982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忠信对于闫立国提出来的报告很是满意,他觉得,这个计划十分可行,而且,这是一种双赢的事情,贫困山区的贫困问题解决掉的同时,忠信公司在这个方面也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就好像最后闫立国提出来的修路的那个事情,这个事情是李忠信之前没有想到的,之前江城到黑河那边的公路忠信公司进行过维修,忠信公司的很多货物也都是通过那样的一条公路来进行运输的。

    李忠信在忠信公司办公室的中国地图上简单地用尺子量了一下,按照勾股定理来讲,如果按照闫立国所说的在这个地方开一条路的话,至少会比之前江城到黑河那边的公路上几十公里以上。

    少几十公里的路程的这个事情,李忠信比闫立国清楚其中的好处,不光是节省了忠信公司很多汽油的使用量,最主要的是节省下来了时间。

    几十公里的路程,听起来不是很长,按照汽车来跑,也不需要费多少的力气,但是,按照正常的省路来计算,几十公里要跑上一个小时的时间,一来一回那就是两个小时。

    按照这样的一个时间来计算,原本能够跑一趟的货车,当天就能够往返,其中节省的东西,那不是单单用一个汽油能够表达出来的。

    另外就是,闫立国说的这个事情给李忠信又有了一个提醒,按照闫立国所说,这条路修在丰林村那边,沿途的无数个村屯都会因此而改变他们现在的窘境。

    就好像闫立国在这个报告当中写的一样,很多村庄都能够找到特色的产品或者是有一定的东西在其中,只不过是因为路途等原因,很多东西卖到成立的时候都是得不偿失的,所以造成了这边的乡村穷困。

    真要是把路修好了,那些个村庄哪怕是不用忠信公司进行大力的帮扶,他们也是会逐步摆脱贫困的。

    中国流传下来的那句想致富先修路的话语,那是相当有道理的一句话,只要路修好了,那么,基本上就会因为货物以及出行方便而富裕起来。

    李忠信看完闫立国的报告以后,把洪斌和杨华叫到了办公室当中,把闫立国的这个报告给他们两个人看完之后,他淡淡地开口说道:“闫立国写的这个报告,是这次他下去到偏远山区的一种心得和体会,更是我们忠信公司在这个时候需要做的。

    你们两个人说说你们的看法,看看这个报告当中有什么欠缺的地方,或者有什么补充的地方。”

    李忠信在这个时候心中是十分高兴的,毕竟闫立国这一个报告就给他了极大的惊喜,这个事情需要第一时间和洪斌来说,至于杨华,那得是需要杨华看到其中开公路的线路,然后杨华回去开始给交通部以及省里面的建设部门咨询,看一看,在这样的地方修路能不能修好。

    李忠信心中也是知道,很多时候国家没有按照这样的一种直线修路,那是有很多原因在其中的,首先,那边有很多大山,还有河流,修建盘山路或者是隧道什么的,那都需要很大的工程量,而且需要的资金会很多,如果沿途没有国家或者说是省里面想要的东西以及一些人为有价值的一些东西,那么,没有在那边修路那就是正常的了,毕竟国家现在的钱没有那么多,还辐射不了那么远。

    “闫立国很不错,写的这些东西也都相当详实,他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想到了这么多东西,可见他在那边这段时间应该是没少费心思,很不错。

    闫立国提出来的成立一个收购基地,并在那边建设几个配套的工厂的这个事情是可行的,虽然我现在不清楚他那边说的那些个松子和榛子之类的东西能够达到什么样子的标准,但是,按照他所在的那个地理位置,那边的这种东西不会差,基本上是品相很好的那种。

    至于闫立国提出来的想要什么打松子和榛子的神器,这个事情等闫立国回来以后自己去联系这个事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