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96章 勾(坑)兑(害)土耳其(第2/4页)  第三帝国之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率,四千万美元相当于一亿帝国马克,贷款额度翻了一倍。”陈道说道。

    “这是为什么?”萨拉若卢问道。

    “多出来的那部分贷款,是为了和贵国做四笔大生意,这四笔大生意可以快速提升土耳其的经济实力,同时提供大量的就业。

    第一笔生意,就是由贵国政府出面,和我国的索伦集团联合出资,重新组建小亚细亚公司。然后由这家公司出面,从土耳其雇佣工人,再由德国提供工程师,前往伊拉克,将巴格达铁路剩余的部分修建完毕,如果我们动作快的话,铁路剩余的部分应该会在明年年底完工。”

    果然,德国人对巴格达铁路还是念念不忘!伊诺努的脑海中迅速回忆起关于巴格达铁路的种种细节。

    19世纪80年代末,德国为争霸世界推行东进政策。

    为了把势力伸入近东,德国力图修建一条铁路,使之与欧陆铁路相联接。

    铁路自汉堡出发,是一条经柏林、伊斯坦布尔和巴格达直抵波斯湾科威特的大铁路。

    这一铁路不仅使德国势力能够控制土耳其,而且严重威胁高加索、波斯等地区和英属印度。因此,遭到俄、法尤其是英国的反对和阻挠。

    1888年,德国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取得建造由博斯普鲁斯海峡至安卡拉铁路的权利,并成立德国小亚细亚公司从事修建。

    1889年小亚细亚公司根据德皇指示,于1893年1月又从奥斯曼帝国取得延展铁路至科尼亚的权利。英国强烈反对,德国即以反对英在埃及利益相威胁,英国政府被迫让步。

    1896年,巴格达铁路至科尼亚段的部分建成。

    1903年德国又获得从科尼亚向前延展经巴格达至波斯湾的修建铁路租让权。英、法对此强烈反对,经过一系列复杂谈判,英国仍坚决不同意以科威特为该线的终点。

    1914年6月15日,英、德双方草签格雷-里赫诺夫斯基协定,英国不再阻挠此路的修建,德国也承诺铁路以巴士拉为终点,不再延伸到波斯湾。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铁路无法继续施工,因修建铁路而组建的小亚细亚公司也宣告解散。

    伊诺努点点头,却没有说是否同意,只是问道:“剩下的三笔生意是什么?”

    陈道说道:“铁路真正的作用是在建成之后。德国、意大利在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都有油田,这些油田生产的石油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通过海运运回德国和意大利,另一部分则通过巴格达铁路运到土耳其,然后在小亚细亚公司旗下的炼油厂进行冶炼。我们知道,同样是油,提炼过之后的成品油,例如航空燃油,柴油,车用汽油等等肯定是比直接卖原油要值钱的,而且有了石油,还可以通过化工厂生产化肥、农药等各种化学制品。

    同样是生产,巴格达铁路运到土耳其,比直接运到德国能节省下一个巴尔干半岛的路程,能节约很多运费,同时也能够给土耳其提供很多就业岗位。”

    伊诺努和萨拉若卢的眼睛同时一亮,这是一个振兴经济的好方案,既能够得到德国提供的资金,又能得到技术和就业岗位。

    萨拉若卢笑着说道:“罗森将军说的很详细,我对这个计划很感兴趣,请您继续。”

    陈道说道:“我是抱着十二万分的诚意来的,下面的两个方案,更能够让你们感受到我的诚意。石油和巴格达铁路两个项目,从投资到生产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剩下的两笔生意是可以快速见到收益的项目。

    德国目前正在全世界打仗,经过动员之后,德国现在拥有的军队已经超过一千万,每天消耗海量的军服。索伦集团旗下拥有阿迪达斯和彪马两家服装品牌,这两家公司可以分一部分订单给贵国的服装厂以及皮革厂还有鞋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