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1章 心乱(第一更,求支持)(第2/3页)  大明铁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另一种可能,就是到时候天下人的反应。

    天下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郑侠如并不担心这个问题,但是他必须要考虑到弑君之后,各藩的反应。张煌言!

    又一次在心底念叨着这个名字,想着他在奏折上的“拳拳赤胆”,郑侠如的心底却是翻起一阵波涛。

    大王待张煌言如何?

    真可谓是以国士待之!但凡是张煌言有所需,大王从未曾拒绝过,他入江西时需要军粮,大王没有任何犹豫,解二十万石粮食,助其平定江西,需军饷时,前后解款不下百万两之多,如此厚待,换来的又是什么呢?张煌言又是如何回报大王?

    他的回报不过只是区区一纸奏折,看似拳拳赤胆、看似事事为公,但是却把大王陷于死地之中。这就是他给予大王的回报!

    今日张煌言不念旧情!他日李定国又岂会念旧情?那李定国也是永历朝的忠臣,若是弑君之后,他李定国也如张煌言一般来个“弃私谊于不顾”,兴兵讨淮,到时候,又该怎么办?

    也就是这么思索着,郑侠如心底那个弑君的念头慢慢的消失了,他突然意识到,现在大王已经被逼到了一个绝路上。

    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绝路?是大王太过仁义的惹下一的祸事!张煌言背叛了大王、李定国同样也会。至于李子渊、郑经,一但弑君,恐怕他们也乐得与张李二人联手讨淮。

    如果大王同意朝廷还朝又将是什么结果呢?一但永历离开了淮藩的控制,到那时,永历又岂会放过大王?

    永历又怎么可能容忍“正统”于一旁,他必定会千方百计的想要加害大王。罗织莫须有的罪名,恐怕都是最简单的,至于楚藩、闽藩恐怕都不介意落井下石。到那时,晋藩以及张煌言即使是不愿看到这一切,但是他们恐怕也会选择了沉默,他们是永历朝的忠臣!

    况且,即便是他们据理力争,又有何用?又岂能左右得了永历的决定,永历是绝不可能有做第二个景泰帝,他和朝中的大臣必定会千方百计的想加害大王,大王一日不死,他们便会一日不愿放弃。至于什么所立的功业,于皇权面前,不过只是笑话。    大王该怎么办?

    又能怎么办?

    弑君!或许这是唯一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弑君之后的十八路诸侯攻淮,又该如何解决?

    放虎归山!放虎归山之后的代价,可不仅仅只是大王的性命,甚至还有淮藩上下所有人的性命!他们不会放过大王,自然也不会放过大王的子嗣以及淮藩上下人臣。意识到自己并没有退路的郑侠如沉默着,早就已经把性命与淮藩捆绑在一起的他知道,现在淮藩已经没有了选择。可若是弑君的话……代价太过惨重了!

    到那时,淮藩必须以一已之力,应对来自各方的打击,这样的力量悬殊之下,孰胜孰负尚不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忠义军想要赢恐怕并不容易。

    现在该怎么办?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在郑侠如的身上,当然,也有人把目光投在锦衣卫的身上,他们同样也在担心着事态会往极端的方向发展,这也是他们选择沉默的原因。“他们就是大明的人臣吗?”

    大臣们人沉默,让朱由榔的心底升出一阵绝望的情绪,他之所以会这么绝望,是因为他从这些大臣们躲闪的视线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小心,他们之所以小心翼翼的,甚至连一句话都不愿意说,归根结底还是对淮藩的害怕,是对淮藩的恐惧,他们害怕淮藩因此忌恨。

    其实,朱由榔并没有猜对,众人之所以沉默,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激化这一矛盾,或许张煌言的奏折让他们看到了朝廷离开此地的希望,但是稍有理智的人都知道,他们能不能走,关键在于淮王,而不是张煌言。可是淮王又怎么可能把自己的脑袋交给别人,如果现在众人纷纷表示赞同的话,很有可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