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8章 还京(第一更,求支持)(第2/3页)  大明铁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身为皇帝的朱由榔来说,他同样也曾想象过紫禁城的模样,想象过与其中号令天下时气象。对即将到来的一刻充满了期待。

    在圣驾驶入天津卫的时候,依如在塘沽时一样,路上是黄土垫道,路边是百姓夹立,一座座香案立于路边,焚香的烟雾更让这道路两侧的显得有些模糊。尽管有些模糊,但是在随驾的扈从之中的马士力还是从那烟雾中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膛,在看到那个人的时候,他的神情微微惊诧,但却没有显露出什么异样来,不过即便是如此,两人仍然在极短的时间内,用目光完成了一番交流。

    圣驾并没有住于城内,而是住在天津卫城郊的一座本地士绅的大宅之中,尽管已经没有了舟船晕眩之苦,但是当天晚上,也许是因为一路舟车劳顿的关系,朱由榔的身体更加虚弱了,一夜无法安睡的他,虽说遭受着病痛的折磨,可是却也仍然期待着接下来的进京之行。

    由于进京的日子与时辰,是经过钦天监慎重选定,第三天的未正,也就是午后两点钟进大明门,是上上大吉。所以尽管身体遭受病痛的折磨,但是朱由榔仍然不敢耽搁,一请即行。

    在天津与京师之间,又休息了一夜,直第三天用了一个上午,浩浩荡荡的圣驾终于抵达了正阳门,这会按西洋的钟点是午后一点,预定两点钟的吉时进入大明门,这吉时之说,可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可是这点路程绝对不需要一个钟头,有个消磨时间的法子,就借着在庙里拈香之便,在那里等够了时间然后再启程。

    正阳门城楼之下的门洞东西两旁各有一座黄瓦履顶的小庙。东为观音大士庙,建于崇祯年间。西为关帝庙,建于万历年间。北京内城各个城门的瓮城里都有一座小庙,唯独正阳门内有两座小庙。两座小庙黄顶白碑,树木参差,灰墙环绕,像两个卫兵,护卫着高大巍峨的正阳门城楼。而这座关帝庙,于正阳门处可谓是占尽地利,所以香火益盛。受数百年的香火,一直以来都是极为灵验。

    而之所以选择于此庙拈香,是因为一旁的观音大世庙,本身并不是观音大世庙建立,而是崇祯皇帝为了祭奠“阵亡”的蓟辽总督洪承畴,于正阳门下东侧为洪承畴建庙一座,庙中为洪承畴塑像设立牌位。可谁曾想后来得知洪承畴未死降清。崇祯一听,肺都气炸了,被弄得好不尴尬。下令工匠捣毁庙中塑像,砸毁排位,把小庙改为观音大士庙。

    自然的,朱由榔不可能选择于那观音大世庙掂香,而是改在关帝庙中掂香。而对于朱由榔来说,他选择了这个地方,也有着特殊的含义,尤其是在庙中看着关帝像时,他不禁想到了三国中这位以忠义而得天下人景仰的武圣,脑海中却只是涌现出一个念头。

    谁会是朕的武圣?

    谁又能为朕安平四海?

    可想而知的,对于朱由榔来说,即便是称赞着李子渊的“忠义”,他也知道,那些拥兵的强藩,没有一个是真正可靠的,他需要一个属于他的“关帝”,一个忠诚于朝廷的,而不是忠于某藩某王的。

    作为藩王出身的朱由榔,或许,他并没有接受过正统的皇家教育,所谓的帝王之术只能暗自揣摩,但是他又岂不知道,现在这看似风光的背后。

    淮藩跋扈,楚藩忠义。

    不过只是戏言,于朱由榔来说,俗语云“店大欺客,奴大欺主”,这个道理朱由榔自然非常清楚,他甚至也知道,朱明忠并不一定真的是跋扈,李子渊不一定有其表现的那么忠义,可总有一天,他们都会跋扈非常。

    ——奴大欺主!

    有一天,他们一定会这么干的。

    而主子想要自保又能如何?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惩治恶奴,而想要惩治恶奴,就非得手握实权,执掌强兵,非如何,不能安天下。

    “武圣公在上,保佑朕能够重新安稳天下,若是能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