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9章 小玩意(第一更,求月票)(第2/3页)  大明铁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更容易获得的鹅毛管制作引火管。

    这种硬质的装满火药引火管,捅进引火孔与膛内火药连在一起之后,可以形成一个整体,而不至于像引火绳一样缓慢燃烧,从而大大加快了射速。当然除了豪猪刺和鹅毛管,后来英国人就开始采用燧发机为火炮发火,而法国海军直到特拉法尔加海战中,仍然还没有普遍采用这种发火机构,打炮慢一拍就不奇怪了。

    炮兵技术的不断革新,正是英国海军纵横大海的原因所在!

    “没错!就是鹅毛管!先把鹅毛管引入军队,等将来再用燧发机”

    整装弹带来的启示,让朱明忠不断的于脑海中回忆着拿破仑时代的技术革新,慢慢的一些曾经被忽视的,甚至有些不起眼的小东西,都被他一一想了起来的。

    而在他不断回忆着那些可以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小玩意”时,第二轮和第三轮,加倍、再加倍的试射三门火炮,依旧都坚持了下来。

    不过尽管如此,三门火炮依然装填着九斤火药发射六斤铁弹,按照这个时代试炮的规定,连续试验五次之后,火炮才算合格。

    而在试验中,朱明忠从一旁的木箱中取出一发形似铅球的实心铁弹,这就是六斤炮的炮弹,弹重为六斤,如果折算成后世的公斤的话,应该是3.6公斤左右,换算成英制的话,应该是8磅左右。尽管它的威力无法与鼎鼎大名的十二磅炮相比,但12斤重量,勉强适合充当野战炮,至于重量为14斤的十斤炮,虽然只重了2斤,但是增加炮车后的重量却是水涨船高至少近两吨之重,远远超过这个时代的机动水平。即便是6斤炮包括炮身、炮架加上车轮的全重也超过25斤。

    “火炮还是要十二磅拿破仑啊可拿破仑炮是什么尺寸来着?”

    当然即便是绞尽脑汁,朱明忠也想不起十二磅拿破仑的炮身尺寸,不过并不妨碍他憧憬着那个未来,尽管明知道拿破仑炮2年火炮技术进步的结果,但人总要有些理想

    “这是”

    看着炮弹中央的一条细纹,这是铸造时留下的铁范合缝,在铸造生铁炮弹时,都是用两个半圆坯模合铸而成,非常粗糙,必留合范的线痕。炮弹外表不光滑,势必会影响精度,回忆着后世曾看过的资料,似乎在鸦片战争时,也有过这样的问题,后来丁拱辰改用失蜡法浇铸,铸得的炮弹才达到光圆无痕的地步,但此炮弹在整个战争中所占比例极小。而解决此问题的办法,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采取人工磨光,当然,这种办法的成本相对较高。

    除非如果借助铣床的话,倒是可以轻易铣去合缝!

    看着手中的发白发灰的炮弹,朱明忠知道,为了降低成本,这些炮弹都是用铁模铸造,意味着这些炮弹的材质无一例外都是白口生铁,白口生铁无法进行铣削加工,除非进行可锻化退火。

    对于可锻化退火,作为工科生的朱明忠并不陌生,就是将白口铁放在砂箱中或有保护气体的炉子内进行将脆硬的白口铸铁转变成韧性和塑性较好的可锻铸铁的热处理工艺。这种工艺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也很简单。

    “嗯,回头可以命人研究一下”

    心底这般思索着,那边已经完成火炮试射。徐又铮正在命人将炮身取下,然后竖置起来,往炮膛里倒水。

    “经略,这大炮试放之后,需要装水放置一天一夜,如果表面渗出水迹,表明此炮不可用,如果表面无水迹渗出,即可配三百发铁子,然后发往军中留用”

    每门炮配三百发炮弹,这是这个时代火炮通常的寿命,但是对此朱明忠显然有他自己的看法,

    “这三门炮不需要送入军中,等到装水查验结束之后,就在这里进行试放,每天至少打五十炮,每打50发炮弹之后,再装水查验,这样一直打下去,不要停,直到炮身产裂缝之后,再看看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