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6章 通海裕国(第二更,求月票)(第2/3页)  大明铁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忠的话声落下时,郑成功立即深以为然的说道。

    “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此之谓三军也。壮男之军,使盛食、厉兵,陈而待敌。壮女之军,使盛食、负垒,陈而待令;客至而作土以为险阻及耕格阱;发梁撤屋,给从从之,不洽而赺之,使客无得以助攻备。老弱之军,使牧牛马羊彘,草木之可食者收而食之,以获其壮男女之食。而慎使三军无相过。壮男过壮女之军,则男贵女,而奸民有从谋,而国亡;喜与,其恐有蚤闻,勇民不战。壮男壮女过老弱之军,则老使壮悲,弱使强怜;悲怜在心则使勇民更虑,而怯民不战。故曰:慎使三军无相过。此盛力之道。”

    引用着商君书.兵令中的“三军”,郑成功深以为然的说道。

    “秦时能推行耕战之道,全赖法令严苛,令军中无人敢逃,令军卒在战场上,无不是奋勇当先,无人敢退,而成仁意以江北推行保甲,定也是为了行以严法,以连座之法,迫使征发兵卒无人敢逃,连座严苛,一卒逃亡,十户诛连,如此严法之下,军中将再无逃卒之忧!”

    对于已经习惯了军中逃卒的郑成功来说,他自然意识到其中的好处,甚至同样也意识到这截然不同于秦汉时的三军耕战制度。

    “且此法切合现在实际,若是恢复三军耕战,只恐怕百姓离心,而编十户为甲,每甲取一兵,如此户户皆会心存侥幸,自然不会致使百姓离心,若是能推行此法,自然无需再支付军饷,以江北人丁,想来亦可再征十万兵丁,到时候,自然无虑南下清虏。”

    只需要略加思索,郑成功便能想到其中的益处,以至于盯着朱明忠时,那目光也发生了变化,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想要问清楚,他到底是如何想到这个办法。

    这个办法非但能够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甚至在将来数百年间,也足以让大明受益无穷。

    “若是兄长能与江南推行此法,想来亦可以新练数十万精兵,到时候,无论北伐亦或是西征,想来皆是轻而易举之事”

    北伐、西征!

    虽说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是郑成功还是从朱明忠的话中听出了对方的意思,他那里是对西征没有丝毫怨言,分明就是藏于心底,若不然又怎么可能会提及“北伐”。

    盯着朱明忠,郑成功并没有揭穿他的心内所想,而只是略微点点头,然后才说道。

    “嗯,成仁,此法,你先予江北推行,若有需要南京这边配合,这边自然会全力配合,毕竟此法若能推行于世,必可令我大明受益无穷!待到江北推行此法成功之后,江南再推行此法也不迟。”

    随后,郑成功又看着朱明忠问道。

    “成仁,还有一件事,为兄听说,你往长崎派出了商船?”

    突然的问题,让朱明忠整个人先是一愣,他没有想到郑成功这么快便得知了这个件事,随即开口说道。

    “回兄长,自江北光复之后,尽费当初清虏苛法,这清河本就有通海贸易,所以小弟才会令人恢复通海贸易,效仿兄长,意以“通洋裕国”之法,充实军需。”

    “通洋裕国”,这正是当年郑成功给隆武帝的“隆中对”,“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这简单的十六字所构成的“延平条陈”,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郑成功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卓越见识,其“通洋裕国”更是见证了他初出茅庐就具有拓展海丝之路,以商养战,裕国强兵的高瞻远瞩。

    “未曾行军先行粮”。粮草、后勤是打仗的重要保障,郑成功深知此理,而筹饷若仅依靠在郑军占据范围内征收粮饷,那是远远满足不了军需。因此,他分外重视通洋贸易,以商养战。

    他成立了山路五商和海路五商,山路五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主要负责采购大陆各种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