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章 献策(第二更,求月票)(第2/3页)  大明铁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成竹在x的模样,可事实上,他也是刚刚知道淮藩夺了山海关,甚至在得知这个消息时,整个人也是骇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但随即他又意识到,对他此行来说,这是一件好事。

    “如今,淮藩据山海关,夺盛京,使得清廷陷入无路可退的境地,如此方才有现在清廷于京中整兵备战之举,目下,清廷又征发其旗下包衣数万,面对如此背水一战之数十万清军,不知大王有j分胜算?”

    这声问,让李子渊的心头略微一沉,对于这一切,他当然知道,正是因为了解清军的背水一战的现实,所以才没有急匆匆杀向京师,倒不是说他不愿意攻京师,而是……他怕到最后让淮王落了便宜。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古往今来,为他人做嫁衣的事情,可不是一件两件,这些日子,史书他可是没少看,在史书中更是找到了许多说f他的例子,也正因如此,他才会选择暗兵不动。

    同样,淮王的暗兵不动,更是印证了他的猜测。

    淮王想是要趁他与清军拼个鱼死破的时候,再来个h雀在后啊!

    他李子渊怎么可能会为他人做嫁衣?

    尽管心里想着要做那只在后的h雀,待到朱明忠与清军拼个鱼死破的时候,再趁机夺取京师的他,其实心里比谁都急,毕竟,他自己也不敢保证,清廷一定会强攻山海关,以夺回出关的道路,万一他们要是从其它隘口出去怎么办?

    现在被朱应升这么一问,李子渊心中的顾虑,又一次被他道了出来。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啊!”

    轻轻的道了这么一句话,朱应升看似可惜的说道。

    “虽说大王与淮王皆是明臣,可这克复神京的功劳,又岂能拱手相让?”

    这会朱应升倒是没有说什么,若是楚军实力受损,到时候可能会为忠义军所乘之类的言语,他压根就不需要挑拨离间,毕竟,楚淮本身的关系就很微妙,若是再刻意离间反而就落到了下乘。

    “哦……”

    身t微微前倾,李子渊盯着朱应升,突然笑道。

    “允齐,既然你不远数千里来这,恐怕不仅仅只是为了这两句话吧!”

    朱应升既然来这,而是特意提及此事,肯定不是为了说出这个世人皆知的道理。

    李子渊的态度变化,让朱应升微微一笑,

    “其实,在下之所以来这,是奉我家东主之命,与大王商量一些事情……”

    “大王,”

    不等朱应升把话说完,一直保持沉默的许云程便cha话说道。

    “洪氏降清后可谓是劣迹斑斑,若是大王纳其降,非但会惹世人非议,亦会令大王清名受损,还请大王三思。”

    许云程之所以打断朱应升的话,倒不是说他真的是在劝阻李子渊,他的这番话不过只是说给朱应升听的,是在告诉他,洪承畴的名声不好,大王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讳接纳他。

    抬眼看着这立于楚王身边的人,朱应升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再次长揖道。

    “大王休要误会我家东翁之意,我家东翁亦自身罪孽深重,又岂能不自知,只是东翁客居湖广多年,又怎能忍心看大王所率领湖广健儿白白折损于京师城下,所以才派在下往赶往此地,以便助大王一臂之力,收复神京!”

    什么“客居湖广”,什么“不忍”,不过只是借口,若是洪承畴真的不忍,又怎么可能在清军入关后,倾尽全力助其坐稳中原的天下,可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一个合适的借口。

    对于朱应升的这个理由,李子渊也好,许云程也罢,他们都没有反对,对于他们来说,现在更重要的是听听他想要说些什么。

    “哦,不知洪中堂有何良策?”

    难道说,洪承畴在京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