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6章 东征(第2/3页)  大明铁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出征这样心神不定。你是孤之心腹,你以为这是何故?”

    大王的话让朱应升的心头一紧,然后回答道。

    “臣虽甚愚,蒙大王隆恩,倚为腹心。今日大王亲征,圣心沉重,愚臣岂能不知?大王出征之前,臣曾经试以谏阻,但大王东征之心已定,若有犹豫,必将影响士气,故臣只得考虑倘若战事不利,如何挽回局势。”

    或是换成其它时候,李子渊或许会生气,但他也明白朱应升说的是实话。可这实话却让他的心头更加沉重。

    “未算胜,先算负,这正合用兵之法。”

    李子渊沉吟片刻,对他低声说道:

    “可……会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吗?孤以为,朱明忠顶多只有十万多人马,而且又要留守辽东各地,其能调者,最多只有七万。而孤麾下足有二十万人马,再加上留守之兵,尚有十余万,即便是此番有所不利,想来也可以全师而退,还不至于使大局不可收拾……”

    “不,大王!臣所担心的不是山海关的七万忠义军精锐,而是担心忠义军向西攻取河山、武昌,乘虚断我退路,毕竟,大王主力尚在直隶,各地空虚却是事实。”

    当初为了北伐,可是尽调主力北上,在武昌、河南以及山西,不过只有区区数万人马,若是丢了那些地方,大王可真是丢了根本。

    听他这么一说,李子渊犹豫片刻,然后说道。

    “其实,这个问题,孤也考虑过,所以才决定讨伐朱明忠,只要把他击败,那么江北就没有了主心骨,河南暂时丢了也没关系,待击败朱明忠后,孤再领兵南下,再取江北,没有了朱明忠,这淮藩就成不了气候!”

    听大王这么一说,朱应升却苦笑道。

    “大王确实英明,只是臣担心已经来不及了。”

    李子渊大吃一惊。

    “怎么来不及了?”

    “即使是朱明忠兵败,他亦能退回山海关,然后凭关而守,而此时其已经纳闽郑以及西南之兵,到那时其合兵北上。臣担心我军于山海关与他拼的两败俱伤,尚未及回京的时候,郑家以及西南精锐之师已经来到京师近郊了。”

    “会这样快吗?”

    听他这么一说,李子渊的后背顿时一凉

    “大王,虽说现在运河冻结,可是海路仍通,朱淮与闽郑皆擅长水军,如果其以水路把大军送至溏沽或者北直隶数百里岸边,海岸漫长,全无任何防备。一旦有警,必无人禀报。他若是从海上调兵过来,我等不过是闭目掩耳如瞽聋,必将予我等措手不及。”

    李子渊脊背上冒出了更多的冷汗来,只是因为他仍然努力保持着冷静。可第一次他真正感觉到惶恐不安起来,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就像是陷入一张大网之中,越挣扎那网就是越紧。

    沉默片刻,实在是想不起什么良策的他,向朱应升小声问道。

    “今天大军出征,天下共睹,不可改变。万一,你,你,你……你有何良策可以解救我大唐的眼下危局?”

    “大王,臣以为,以朱明忠擅以奇兵取胜的习惯来看,其必定会出奇兵以海路取我腹背,为断我退路、尽歼大王主力,其不仅会调闽郑之兵,亦会调山东、江北等地忠义军,其后方必定空虚,臣以为大王可以避实就虑,以一路偏师直指山海关,再派遣一路奇兵直取清河、取以江北,迫其降顺或与其和谈,如此,至少可得三五年安稳。”

    朱应升的建议,让李子渊的眼前一亮,他的兵力有限,朱明忠的兵力同样不足,他不可能只调闽郑的兵,而不调自己的兵,这样一来,他的后方势必空虚,若是能直取江北,既可夺其妻儿,无论是降顺也好、和谈也罢,有了这个筹码,又何需顾忌其它?

    “那若是我军同朱明忠接战之后,倘若一时不分胜负,如何避免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