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9章 静待(第2/3页)  大明铁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他人皆以为,为宗室者皆愿分封,为一地诸位国君,可,又有谁知道,本王所图,不过只是清静罢了。”

    “大王自有所想,可朝廷也有法度,况且,陛下亦是籍施恩于宗室啊。”

    张国东说罢提起了茶壶又泡了一壶茶,然后继续说道。

    “原本只以为只封亲王,可未曾想此次规程议出之后,非但亲王有封国,郡王亦有封国,甚至就连镇国将军,也有镇守之地。”

    “是啊。封国承周制方千里曰王畿,其外五百里曰郡服,又其外两百里曰镇国。也”

    朱术桂抚着长须,然后感叹道。

    “我虽是的郡王,但却也有几分自知,这五百里郡服虽好,可……哎,非我所愿啊。”

    面对朱术桂黯然神伤的话语,张国东则开口说道。

    “大王,我大明自高皇帝逐蒙元于漠北,宗室受天下奉养,于清虏入寇之时,往往无所功成,只能随波浮沉,今日陛下特旨,以宗室镇蛮抚夷,令其归属华夏,大王理应谢陛下鸿恩,主动前往边地,报效陛下才是,又焉能因个人之愿,而不愿前往?”

    面对张国东的一番言语,朱术桂的脸色立刻就变得尴尬起来。可未等他开口解释,张国东又将话锋一转说道。

    “其实,大王所顾忌者,在下也能了解一二,大王所顾忌的,必定是因为担心,这分封之后,他日为子孙徒惹祸端吧!”

    张国东的话让朱术桂的眼帘一垂,尽管他并没有说话,但这也正是他的顾虑。出身于宗室的他又岂不知道,什么是宗室的生存之道,两百多年来,宗室早就被皇上驯服了,现在猛的把他们都丢出去,让他们去镇蛮抚夷,尽管经过的十几年的颠沛流离,对兵事也算是有所了解,可他必须要考虑到镇蛮抚夷之后。

    镇蛮抚夷之后是什么?

    是归属华夏!

    这意味着,将来朝廷于王地必定是有所图谋的!而这种谋图的代价往往就是各家子孙后代的性命。

    “其实,大王完全无须考虑那么多,大王有所想,陛下与朝中众臣又岂无所思?”

    张国东看着朱术桂,继续说道。

    “这所谓的周制“方千里曰王畿,其外五百里曰郡服,又其外两百里曰镇国。”其实,就是陛下与朝中众臣所思,千里的王畿、五百里的郡服,若是于中原,自然是不下一省一府之地,人丁不下数百万,可,现在宗室是要往夷地镇蛮抚夷,当地即便是有数百万蛮夷,诸王自然会为蛮夷牵绊,非数百年之功,又岂能镇蛮抚夷,令其归属华夏?”

    见朱术桂又欲开口,张国东又反问道。

    “当年高皇帝又岂能想到三百年后之事?今日得陛下恩典,王能得五百里之郡,王只需披荆斩棘,启以山林,镇蛮抚夷既可,至于三百年之后的事情,又岂需要考虑那么多?”

    三百年之后……

    朱术桂依然还是没有说话,只是默默不语的坐在那里,偶尔的端起茶杯喝着茶,良久之后,他才开口说道。

    “其实,孤所想,无非就是做一安乐郡王!”

    这一次,非常难得的,朱术桂用“孤”自称,在过去的三年间,他已经习惯于用“我”,而不是“孤”,这种习惯是源自于他的最初想法——只图安乐,而不闻其它。顶多也就是考虑一下子孙。

    可是现在,陛下的一旨圣旨,却让他不得不去面对现实。他必须要以郡出镇夷地。

    镇蛮抚夷!

    为一国之君!

    虽说只是五百里的郡国,可是于郡国内,他却形同皇帝,一言九鼎、出口成宪,如此,又岂是藩禁中的囚徒所能想比,至于现在,安乐是安乐了,可那种安乐无非就是无所事事罢了。

    对于经历了崇祯后天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