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4章 展览(第一更,求支持)(第2/3页)  大明铁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之所以愿意投入智慧用于发明,不仅仅是因为新发明可以给他们带来声望,更可以带来财富。

    就像两年前,清河书院的一个学生在借鉴权贵富人高档马车上的减震弹簧片的基础上,对减震弹簧片进行改良,降低成本后使得减震弹簧片取代皮带摩擦减震成为了可能,获得专利后,这一专利被厂商以一万两的高价收购,从而向世人证明了“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当然,也有不少工匠通过他们的发展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发明,在大明已经成为了一种“高回报”行业。

    而现在,置身于格物馆之中,从眼前琳琅满目的展品来看,书院这几年的工作确实是卓有成效的。别说是其它参观者会流露出惊讶新奇的表情,并不时发出赞叹中声,就是朱明忠自己,偶尔也会对于一些发明感觉新奇,能够深切的感受到变化。

    “这个发明可发明的够晚的……”

    在如此众多的展品中,看着一座新型窑的模型时,朱明忠忍不住感叹着17世纪技术扩散的落后,因为这座新型窑明显借鉴了轮窑——在夺取江北后,朱明忠就设计了轮窑用于烧砖,但是直到现在才开始应用于瓷器的烧制。

    不过,这也属于正常——不少商人都很保守,在江南许多窑场的场主,直到两年前,还一直使用着柴火,直到这两年才开始使用煤。这倒也不让人意外,毕竟,在另一个时空中,直到20年代,苏南等地的窑场仍然以木材为主,最后这个市场甚至还成就了煤炭大王刘鸿生。

    不过,现在,在新技术等于财富思想的驱使下,商人们正在改变他们对新技术的态度,从最初的排斥到现在的接受,甚至其中的一些人主动从事研究。当然他们的观点仍然在一点点的改变,最终,会让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一点。

    “轴承!”

    突然,在众多的展品之中,朱明忠看到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商品。

    是轴承!

    尽管只略微扫视了一眼,朱明忠还是认了出来,这个青铜制成的轴承是滚子轴承,可以清楚的看到其中有几个圆柱型的滚子。

    尽管现在大明的马车技术看似先进,但是,车轮使用的仍然是原始的金属轴瓦,而不是后世的滚珠轴承,之所以如此是受限于技术与成本,所以仍然使用金属轴瓦。

    看到有人在观察着自己的发明,戴梓连忙迎过去问道。

    “这位先生对它有兴趣?”

    “这是用在马车上的?和轴瓦的功用差不多?”

    抬起头,看着着面前应该不到二十岁的少年,朱明忠开口问道。

    “没错,实话不瞒先生,您是第一个一眼看出它功用的,”

    指着展台上的轴承时,戴梓的语气显得有些无奈,他之所以无奈,是因为他的这个发明,并不被人看好——它的成本远远高过承瓦。

    “你可以说一下它的优点吗?”

    “先生,这种圆轴轴承与轴瓦不同,它是就是通过保持架将四个圆轴固定,轴承是置于两个平面之间,如此一来可以将面与面的滑动摩擦转化为点与面的滚动摩擦,如此一来可以让车轮转的更快,更活,挽马拉乘时也更为省力,通过之前的试验,使用这种圆轴轴承的马车,可以节省30%的马力,速度提高15%左右。”

    “既然有这么多好处,那么厂家购买专利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对于只有十八岁的戴梓来说,改良马车车轴和承瓦,设计这种新式轴承,是他进入书院后的第一个发明,采用它货运马车可以提高载重量。只不过,他的这个改良所带来的益处,似乎并没有被人们注意。

    “好像,大家都不觉得有改良马车的必要。”

    戴梓的语气显得有些无奈。

    “为什么大家愿意花一万两买一种新型的片簧,却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