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一章 同行(第1/4页)  宋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静辉在八月末才到达楚州这比他的预期要晚上了一个月好在李管事先打了前站到了阜宁和盐城进行先期准备。兴国银行投资的连接楚州到阜宁和盐城的“高等级”公路已经完全竣工而依托楚州境内原有的灌溉主干渠而拓展的小运河网也接近完工到时候所有在阜宁和盐城靠岸的船舶一靠岸便可以选择便捷发达的水陆交通便可以将货物和人员运送到楚州通过大运河输送到大宋全境论交通发达楚州在大宋来说仅次于汴都开封。
    现在的楚州发展极快可以算得上是日新月异了王静辉才离开楚州不到两个月这里又变得繁荣了许多楚州旧城的地价也在疯长当中城市的规模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开始向外蔓延开来先前距离比较近的几个村镇已经为了应付南来北往的客商而逐渐增肥成为楚州的卫星城了。
    王静辉回来前便派人先期召集了所有楚州的地方官员到知州府来议事他现在还挂着楚州军州事的职位但淮南东路转运使的职位已经交给朝廷派了官员交接了下一任军州事的人选他向皇帝推荐了自己的副手——通判薛向之。依照王静辉的身份和地位向皇帝推荐几个人这个能力还是没有问题的神宗赵顼也非常痛快的便答应下来了任命薛向之的手诏便在他的袖子里面。
    王静辉在楚州任职的时间虽然很短还没有达到大宋官员体制中任职三年地要求但在皇帝酌情起复面前。这也就显得不重要了。楚州地发展虽然让这个时代的人都有些瞠目结舌但在王静辉地心中还远没有达到心目中目标。现实需要又不允许他去在这里实现自己最初的想法所以需找一个合适的接班人才是他最关心的。
    严格地说通判薛向之并不是王静辉心目中的最佳人选但通过他的观察薛向之虽然有些木纳。但有一个非常好的“优点”——不折不扣的完成上司所交代的命令加上薛向之又是少有的清官便成为“最好的”人选。
    只要神宗赵顼对王静辉的圣眷不衰那他便可以在汴都开封遥控指挥薛向之在楚州继续实行他的改革方略。楚州地官场经过王静辉的铁手洗礼后没有人敢违背他的意思来顶风作案薛向之本人是个清官又很固执只要他通过赵顼的手诏便可以操纵楚州的大局这就方便他来完成自己的设想了。
    本来好友苏轼也是个非常不错的人选不过人家苏子瞻现在已经是龙图阁侍制了再往上升三级便是王静辉梦寐以求的龙图阁直学士。让人家来做楚州地地方官可能会影响到苏偶像的大好前程。现在的苏轼和他的政见不同虽然私交不错但王静辉要想在汴都来实现“遥控指挥”那样的难度也太高了点所以他便打消了这样的想法。
    在楚州知州府大堂王静辉当着所有楚州主要地方官向大家宣读了关于通判薛向之接任他成为新一任楚州军州事地诏书。事先他曾经私下里面和薛向之交流过所以薛向之本人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对此也没有什么异议——他当通判不过才三年多政绩全都是跟着王静辉干出来的虽然按照资历也可以进汴都当个京官但那样未免太平凡了些王静辉让他当军州事总领一州职责。虽然还要等上三年但有前任奠定厚实的底子他要是没有什么作为那可就实在是太废物了到时候再入汴都当京官那地位完全就不一样了。任谁都能够看出这是天大的好处王静辉虽然是个驸马但他可是大宋第一宠臣能够榜上这样的天子红人仕途上只要不犯什么原则性错误日后十年入主中枢自然有望!
    在宣布诏书之后众人都用艳羡的眼光看着薛向之不过他向来是一幅铁板脸还是向往常那样接受了诏书。所有的官吏都向王静辉按部就班的汇报了这两个月楚州各地的情况——虽然薛向之诏书到手但王静辉还在楚州全权处理楚州事务再过一个月之后他才能正式就任呐!。
    听过汇报之后这个时候王静辉才知道已经有几条商船在三天前停靠阜宁港了。他赶快召见市舶司的官员发展海外贸易意义重大他要在第一时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