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五章 征兆(第1/4页)  宋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害农之弊,无甚差役之法”王静辉心中默默的念叨这句话,这是今天蝓赵顼托人送来给他的一道奏章的副本中的一句这道奏章就是新任三司使韩绛上书英宗赵曙的,原来的三司使蔡襄终于还是走了,不过这位原本“戏言召尤,致触主忌”的三司使没有像王静辉原本的时空中被贬黜外放,而是为母丁忧回到老家兴化去了现在接任蔡襄三司使职位的是韩绛,王静辉一看到这个熟悉的名字,心中不禁一跳:王安石的父亲虽然一生都担任中下级官吏,但却于吕家和韩家交往甚密,朝廷中吕公著和韩绛对王安石的评价都很高这个韩绛还经常给蝓赵顼上课,有很多时候赵顼听得入迷的时候,他都会对赵顼说:“这不是我的看法,而是王安石的!”

    韩绛这样为王安石延誉,可以说赵顼在继位成为神宗后能够立刻启用王安石,这中间有很大的关系是因为韩绛的缘故不过王安石变法中最终打击的主要目标便是大地主和大商人,这使得吕公著直接站到了他的对立面,而河北韩家也因此分成两派,这个韩绛便是站在王安石这边的book.zhuike.net

    韩绛这道折子主要是针对现在弊政之一——差役法而发的,他要求改革差役法,但是这道奏章中却没有解决的办法赵顼之所以把这道奏章副本抄一份给王静辉,这也是受到英宗赵曙的授意,消看看王静辉能不能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

    王静辉又不是傻瓜,当然能够一眼便看出这是他老丈人的意思他倒是不在意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因为这段日子他一直都在研究王安石在熙宁变法中的条例过失,当中便有免役法在他看来变法所有条例中唯独这免役法是最好地,原因只有一个:既不扰民有不得罪那些权贵,还非常具有可行性实际上历史中这条免役法也受到了苏轼等反对王安石政策地官员的赞成,但后来司马光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不仅废掉了青苗等扰民条例,连这免役法居然也给废掉了现在韩绛地奏章中提及免役法,王静辉的脑袋里面第一个反应便是把这个免役法再重新粉墨登超不过还是要按照老规矩小范围的实验一下再说

    赵顼送来的这份奏章让王静辉想得最多地便是那个“负天下三十年大名”的王安石,他自从成为状元郎和蜀国公主结婚后,也听过许多和王安石有关的议论,这要比他在史书中读到的要多多了,其多少有点“若是不识陈近南,即便英雄也枉然”的架势,而那个在史书上毁誉参半的王安石之子王雳他倒是在一年前的东阳郡王府的宴会上见过,可惜没有结识

    此时他想到更多的是这位新上任的三司使韩绛,这个曾经当过蝓赵顼地老师,自身家族背景深厚的家伙,他可能会促使王安石尽快的走上大宋高层统治阶层的政治舞台,就凭韩绛的那句“这都是王安石的高论”,再加上王安石“负天下三十年”的盛名,就足以让王安石在政治上短期内就能够进入统治高层并且占据绝对有利地位

    “好在这个时候还是自己的老丈人当皇帝,要是换做自己地大舅哥赵顼来当政,那可真是很难料了”王静辉心中现在正为自己碰巧延长英宗赵曙的生命而感到侥幸了

    王静辉这次没有太多的考虑,便挥笔写下了实行在局部地区免役法的奏章,当然在奏章中这个“局部地区”自然是明里暗里指向了他的楚州,他相信老丈人赵曙会同意的只有他更有把握实行这样地试点,成功的把握更大些

    这份奏章基本上还是遵循了历史上王安石的免役法基本的要点:将全国的人口按户分成上户五等,中户分三等,下户分两等,原来衙前等各种职役,民户不再自己服役,改为想官府交钱,由官府雇人来服役乡村中四等以下户不交钱,城市中六等以下户不交钱,这些收上来的钱随夏秋两税一起缴纳,成为免役钱,各路州县当地吏役事务繁简,自定额数,供当地使用,但要留下两成由各地存留备用原来不负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