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4章 大明的变化 (二合一)(第2/4页)  正德大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织布机如今已经出现。

    朱厚照的目的自然是让大明提前进入工业革命时代,让大明的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逐步实现半机械化乃至机械化。

    从宏观历史来说,这样无疑是有利于大明进步的新事物。

    但也因为这种高效率的半机械化生产,导致了家庭式纺纱织布的手工业者破产,使得百姓收入反而锐减。

    何况,如今帝国实行严格的考成法,导致赋税征收变得很严格,以至于抗税之事常常发生,尤其是在手工业发动的江南地区。

    再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官绅从中怂恿,至于抗税现象越演越烈,使得晚明才出现的各种官民冲突在此时就开始大量出现。

    朱厚照能对文官们下狠手,但却不能对百姓们下狠手,因为庶民们是帝国最大的群体,一旦自己不能得到民众支持,就算自己是皇帝,也很容易被拉下皇位。

    所以,使得朱厚照现在发现就算自己懂得蒸汽机可以改变大明石油可以改变大明,但他还真不敢直接就开始掀起蒸汽工业革命。

    如何能让普通百姓在大明的工业化与资本化过程中真正受益是朱厚照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现在唯一能想到的方式只有对外掠夺与贸易,把大量百姓变成工人,同时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工人收入,然后把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卖出去赚取利润。

    因为新式纺纱机与织布机出现导致大量手工业者破产后,朱厚照就直接下旨免除手工业者破产者税赋,地方官府不得再向破产的手工业者征税,以避免激化矛盾,也让别有用心的官绅失去挑起民变的机会。

    同时,朱厚照则让官办织造局扩大生产规模,招募更多的手工业者进入织造局作坊,甚至还直接出售新式纺纱机与织布机到民间,让民营织造商不会因为生产技术落后而破产。

    而因为整个织造行业生产水平提高导致的大量民工破产后的就业问题,朱厚照则大量撒钱搞基建,因为新技术对江南地区的手工业冲击最大,造成江南地区失业人员越多,朱厚照就先后拨银两百余万给南直隶巡抚严嵩,令其组织民工修海塘,修完海塘疏浚河道,疏浚完河道就建桥修旱道。

    官办织造局前期因为技术改进而赚取的大量利润几乎都以这种方式又投资了出去,虽然没有因为技术改进而导致大量庶民失业与减少收入,但帝国却因为生产力进步而多了许多布匹,造成布价大跌,供过于需。

    这样一来,官办织造局乃至民间织造商的利润空间都在大幅度缩小,在这种情况下,大明也需要贸易的,需要把廉价的布匹以高价大量卖出去,而避免国内织造业受损,并因此赚取更多的利润。

    所以,不知不觉,大明已经变成了一个资本帝国,他也急需打开国际市场。

    正因为此,在朱厚照在开启边贸,并允许两广开海之时,国内的反抗之声没有那么大。

    大量廉价的布匹出售给蒙古诸部后换来了中原稀缺的马匹牛羊,以至于帝国得以组建更精悍规模更大的骑兵,同时也因为牛羊大量进入中原内地而使得关内百姓肉食供应量得到增加,以至于到正德九年,大明百姓的身体健康状况普遍有所提升。

    现在专门兼职调查各类统计数据的东厂统计署做过调查,相比于正德四年,正德九年的大明的百姓抽样调查的身高要比正德四年高半寸。

    而两广开海后,大量廉价布匹的出售也使得出两广的织造商皆成为一时豪富之族,以至于还因此出现了两广银行,而两广市舶司带来的关税收入也让户部每年多了高达两百多万两的白银收入,已经远超昔日的盐税收入。

    大明皇帝开始大兴土木,广建公共设施,使得大量的国库收入又高速回到百姓手里,尤其是城镇百姓的收入大量增加,再加上布匹价格与肉食价格下降,使得大明百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