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4章 夏言暗交严嵩(第2/4页)  正德大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道:

    “陛下,臣推举南京吏部尚书李本,若论公正,李公可与闻公相论,当年李公为提学官,曾敢罢黜元辅之不学无术之甥之功名,足以可见李公公正!”

    徐缙说完就挑衅地看了夏言一眼,见夏言因自己在御前提起其外甥不学无术而面露不悦,心里也更加称意起来,心道:“让你夏言提议设议政处,老夫就是要推举你不待见的李本做吏部尚书!”

    当然,徐缙虽然暗自这么想,却也不是说他推举李本是单纯的让夏言难堪,也是为了制衡夏言,才推荐夏言的政敌。

    徐缙故又继续说了李本的几个优点,对李本很是褒杨了一番,然后,又道:“而李公还有一优势,便是比闻公年轻,陛下一直给年轻者上进者之机会,是故臣选李本,而闻公年迈,且老成有谋,更易入阁辅政才是。”

    徐缙知道自己如今推举李本,而不推举闻渊,难免让闻渊在将来知道后不高兴,便干脆也临了加一句,自己不是觉得闻渊不行,是觉得闻渊应该当内阁大学士。

    做官的本就是要八面玲珑,能不得罪的就不得罪。

    夏言在听见徐缙推举李本时,且提到自己那不学无术的外甥时,的确有些不喜,知道徐缙在故意扫自己的面子,但他也不是不会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待徐缙说后,便又对张溶笑说道:“张公乃武臣之首,理应先发言,如今迟迟不肯启言,想必是深思熟虑了的,君前议政,还请张公直言。”

    张溶没想到内阁首辅夏言会对自己这么恭敬,而且听这话里的意思,是觉得自己应该先发言,明显是觉得自己的排位应该前两位,一下子对本就从事过军旅与自己父亲张仑曾为京师大学同窗的夏言多了些好感。

    于是,张溶忙说道:“承蒙陛下看重,忝居议政大臣之位,但张某只知军旅,哪里知晓大冢宰该为何人,不过,臣以为打战当用老将,为政当用老臣,故臣推举闻公!”

    而这时候,江东也起身奏道:“臣也推举闻公做大冢宰,李本乃翰林词臣出身,文学造诣高,虽公正廉明,却不善俗务,吏部非礼部,天下百官考选本就涉及钱税、工程建造、民生等诸多实务政绩考核,而闻公曾于地方任职,故闻公更合适。”

    徐缙心里不由得一沉,看向夏言:“阴谋,这绝对是阴谋!设立议政处是夏言建议的,如今武臣张溶和与武臣无异的近卫军枢密院文官江东被任命议政大臣,肯定也是夏言的建议,这个夏言肯定是仗着皇帝陛下的宠信,故意借此掌控朝权!让朝中尽是他的人!”

    “四位议政大臣中,三位推荐闻渊,既然如此,朕便不投票了,拟旨,任命闻渊为吏部尚书加少傅,带俸!”

    “另外,闻渊出任吏部尚书后,刑部尚书之人选以后再议,由刑部左侍郎鲍象暂理部事!”

    朱厚照说后就又吩咐道:“还有其他正事要办,议政处会议先到这里,都散朝吧,明日这个时辰再议新增的内阁阁臣人选。”

    “谨遵圣谕!”

    夏言等立即回了一句。

    大明朝第一次议政处会议,对于夏言而言,还是让他心情很不错的,虽然天子让两名近卫军体系的重臣成为议政大臣,但至少他想让闻渊成为吏部尚书的政治目的得以实现。

    英国公张溶与枢密副使自然心情也很不错,他们才不在乎谁做吏部尚书,但是能成为议政大臣,参与帝政决策,让他们有存在感,他们心情就很不错了,尤其是看见连首辅夏言这样的文官都对他们尊敬了三分时,他们也更加高兴不已。

    有时候权力和地位带给人的感觉就这么奇妙,有更高的地位,得到别人尊崇,这种感觉能让人欲仙欲死。

    徐缙现在也得对张溶这样的勋贵,江东这样的将领,恭谨三分;

    毕竟,现在人家是议政大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