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5章 军政大事离不开太上皇(第2/4页)  正德大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心中或多或少的会拿他和朱厚照做对比,但不管怎样,既作为朝臣,无论皇帝换成了谁,他也得尽职尽责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启禀陛下,臣以为这双屿岛理应清剿,无论这些岛上之人是大明之子民还是夷人,俱是海盗倭寇,且为走私之海盗,为维护法纪,为保护朝廷关税,理应清剿双屿岛海盗,没收其走私所得,以震慑其他走私者!”

    夏言是坚定的执法必严派,甚至在他内心真正看来,这种事根本就不用开议政处会议,毕竟这是属于军事,理应由近卫军总参向皇帝提供决策建议,而自己这个内阁首辅以及其他非军队体系的官员根本就没必要参与这项议题。

    夏言甚至在想如果正德皇帝没有退位,以正德皇帝的果决,只怕已经批复让朱纨清剿双屿岛,甚至已经提供一系列双屿岛清剿后的谕示了。

    “臣以为双屿岛非内地本土,擅动军队,有些不妥,且沿海走私猖獗,跟沿海士族大户有很大关联,他们在地方根基深厚,在朝中更是有不少家族子弟充任要职,一旦直接以海盗清剿双屿岛,只怕会引起这些南方士族趁机闹事,如今陛下刚刚登基,不宜生乱,可先令朱纨于内地劝告各士族大户停止走私,若其不听,再动刀兵也不迟!”

    吏部尚书闻渊首先考虑的是皇帝朱载垒的利益,毕竟他一向是支持朱载垒为太子的。

    因而,现在,相比于南方士族因为勾结海盗搞走私给大明造成的利益损失,闻渊认为不及维护新皇帝朱载垒对大明稳定统治更重要。

    毕竟眼下皇帝朱载垒刚刚登基,天下都还在怀疑朱载垒的能力,而朱载垒自己也对天下还没有什么威信。

    故而,闻渊认为如果新皇帝一登基就直接用强硬政策很容易生乱,让这南方士族铤而走险,也会让刚刚退位的太上皇朱厚照重新收回帝位。

    何况,在闻渊看来,以大明现在的财力与逐渐扩大的商品经济规模,关税即便增幅下降也至少还是在增加的。

    也就是说,帝国不会在短期内出现财政危机,所以,没必要为了将来可能出现的危机来增加新皇帝统治大明的不稳定因素。

    “陛下,臣认为国朝当不应顾及地方之势力而不敢行刀兵之事,为革新除弊,触及南方士族利益已非一次,甚至还导致藩王叛乱,但到底都于国无损,且本改革就意味着会让部分得利者不满,如今朝廷在南边军备久未经战阵,即便清剿双屿岛导致南方生乱,也正好可以练练南方军队!而且,陛下刚登基,此时正是立威的最好时候。”

    俞大猷作为武臣,自然更愿意直接用武力清剿双屿岛,且在他看来,也没有把清剿双屿岛的后果想到那么严重。

    这时候,徐阶站了出来,作为江南士族的代表,且又是皇帝朱载垒心腹的他,自然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让朝廷直接用军队清剿双屿岛,以至于激起大乱,毕竟新皇帝才刚登基,根基未稳。

    “陛下,臣认为不可,毕竟双屿岛位处江南,而江南依旧是大明财税重地,故臣认为江南宜稳不宜乱,且岛上之民,虽走私违法,但亦非抢掠之海盗,故应当先命一官员去双屿岛晓谕岛上之民归籍官府,且补缴所欠之关税,若其不听,再予以清剿不迟也!”

    徐阶所言也算是中肯之言,也并非为自己江南士族考虑,毕竟他还是主张补缴关税的。

    当然,这算不算徐阶作为远在庙堂的官员的一厢情愿之见,就不得而知了。

    朱载垒见闻渊与徐阶反对让朱纨清剿双屿岛,而夏言与俞大猷又支持清剿双屿岛,也就是说反对与支持者各占两票,他也一时无法做出决议,不由得问向张溶:

    “英国公,你说说你的看法,你乃执掌近卫军的,于这种兵事应该有自己的看法。”

    “陛下恕罪,臣愚钝,不知该如何决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