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章 新增两艘战舰(第2/3页)  欧皇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还都是一根炮管,炮兵来抬的时代。因为不需要炮架,加上现在战船上流行使用轻型的弗朗机炮,所以,现在很多战船上,火炮数量也达到几十门。开炮的时候,大家把那些轻便的弗朗机炮的炮身,抬到船舷上架起来就行了,挤一点也没事。

    只不过,这些“瘦小”的小口径炮,海战中也没啥威力,只能欺负下小船。遇到大型船,很难有战果。葡萄牙人能在“第乌海战”中击败印度-埃及联合船队,也是因为对方大部分船都是小船,很多战船干脆就是运兵小艇,还有不少压根就是从渔民那里强征来的小渔船……所以,葡萄牙人的弗朗机炮才能建功的……

    就目前这种“抬炮管”的阶段,要是弄重炮,水手们也抬不动啊。即使用水手抬动了,因为太重,抬几次大家也都没力气了。远不如马林设计的这种四轮炮架,是靠推的,推比抬省力气多了,可以持久作战……

    所以说,马林“发明”的四轮炮架,其实是领先时代的,很适合重炮使用。这也难怪,马林分明是看着18世纪那些著名的风帆战舰的炮架图抄袭的,哪有不合理的道理?

    而现在这个年代,欧洲其他国家,别说海军战船了,就是在陆地上,也是人抬炮的结构形式。都是用马车装着炮管行军,到了战场再让人把炮管抬下马车,埋到阵前……也只有法国人发明了炮耳,开始使用低级的四轮车架来安放火炮了,但落后于马林的三磅炮的炮架很多……

    总之,在火炮的安放方式上,马林已经领先于这个时代一个时代了……

    为了让炮手们适应战舰上开炮和瞄准,马林下令,这三艘船,多多训练开炮,不要怕浪费弹药。而且,马林还打算多训练一些舰炮炮手。所以,他从炮兵训练营,调集了比需求多的炮手,登舰学习使用如何操控舰炮。因为,马林打算建造更多的战舰……

    事实上,之前马林就准备了更多的船肋骨。埃姆登造船厂,之前一共弯曲了可以制造10艘战舰所需的船肋骨。但是,就是30米长的主龙骨数量不足,才只先造三艘战舰的。若是主龙骨数量充足,造10艘都没问题……

    眼下,大概是意识到了海上贸易的繁荣,现在很多西欧国家的王室,都把高于20米的老橡树,当成了国家的战略资源。马林即使想买,也很难买到。

    实际上,欧洲内陆地区,是有很多高达二三十米的老橡树的。但是,如果太过内陆的话,那样的大树干,未必能顺利运到海边……

    毕竟,长达几十米的树干,重十几吨。如此重的东西,还必须要求整体搬运,不能切割,难度岂是一般大?

    所以,就算内陆山区有这样的大树,也运不出来。即使运出来,代价也高得惊人……

    而这个年代,造船所需的龙骨。那些橡树,往往都是生长在海边,拉到海边很方便,或者生长在连通大海的河边的。这样,在把老橡树伐倒后,可以让其漂浮在河面上,顺流而下,抵达海边……

    至于那些藏在深山里的老橡树,对不起,发现了也运不出来;运出来,价格也让人接受不起……而那些生长在海边、大河边的老橡树,大部分早被那些造船厂的工匠发现并砍伐了,不会等到你去发现……

    所以,马林才很难收集到长30米的主龙骨材料的。而美洲不同,美洲几乎无人开发(印第安人对自然的破坏极小),海边、河边,几十米高的老橡树多了去了。想要龙骨,加兰德表示,即使布雷顿角岛是针叶林为主,还是能找得出很多适合当龙骨的超过30米长的老橡树的。

    就在加兰德离开布雷顿角岛回东弗里斯兰前,他就指挥移民砍倒了十几棵三四十米长(注:马林之前已经推广使用米、千米、千克、克、亩等新式度量衡了)的几百年树龄的老橡树,并组织大家一起,艰难地抬到了制定的风干位置。为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