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7章 孟子如何说的?(第1/2页)  混迹在新明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彦话一出口,众人不由纷纷猜测,到底是什么话,能难倒如此博学的敬斋先生?难道说,这张临浦学识已然如此渊深,不再局限于诗词一道了么?

    不待众人反应过来,张彦已然开口,抛出了问题:“今日再问先生一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此言何解?”

    孟子?

    他居然称呼那个人为孟子?

    虽说用‘子’这个字眼,同样也是种尊称,但在尊敬的程度上,显然不如‘圣’之一字。时人早已尊孔c孟为二圣,提及孟子之时,往往都会用上‘亚圣’这样的称呼来指代,这还是头一回听见有人用孟子的。

    两相一对比,他们才发现,张彦对胡居仁不尊重也是正常的。试想,他连对待早已化圣的孟子都没那么尊敬,何况是一凡夫俗子呢?

    相对于众人梦幻般的心境来说,胡居仁却是激动坏了。终于,他终于给了自己一个辩论的机会!这得多不容易啊

    略作思索,胡居仁便答道:“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朱子早已言明,为无之为,去声。舜告焉,则不得娶,而终於无后矣。告者礼也。不告者权也。犹告,言与告同也。盖权而得中,则不离于正矣!”

    “范氏曰‘天下之道,有正有权。正者万世之常,权者一时之用。常道人皆可守,权非体道者不能用也。盖权出于不得已者也,若父非瞽瞍,子非大舜,而欲不告而娶,则天下之罪人也。”

    这和八股文答题差不多,一篇合格的八股文,首先要沿用朱子的注释,因为官方只认定这个。但所谓的‘代圣人立言’,又没那么简单。这个‘圣人’,可以是公认的所有圣贤之一,只要言出有典,就不算是错。

    值得注意的是,朱子理学被视为正统学说。那么你只能在此基础上,引用其他圣贤的话来进行佐证,而不能引用对立的观点。

    除此之外,还要切记一点。

    当下文籍过多,各家皆有著作,你在引经据典之时,不能引用得太过生僻,否则极有可能会被考官视为杜撰,因为许多考官自身读书也不多

    顿了一顿,胡居仁又补充道:“此外,汉末赵邠卿亦云,于礼有不孝者三,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舜惧无後,故不告而娶。君子知舜告焉不得而娶,娶而告父母,礼也;舜不以告,权也!故曰犹告,与告同也。”

    此后,他还引用了北宋孙奭的注疏,用以佐证其所想要表达的观点,最后总结道:“是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意即亚圣以为,于礼有不孝者三,绝先祖祀则最为甚。故舜不告而娶,乃惧绝尽后嗣,沦为大不孝,故而不得不为。舍小孝而取大孝,实可谅也!”

    这句话的原句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意思就是说,他觉得孟子说这句话的本意,是认为‘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后代却是最大的不孝,所以舜没有告知父母就娶妻,其实是为了能够留下后嗣,不得已才这么做。这是两权相害取其轻,为尽大孝而不拘小节,舜其实是可以被原谅的’。

    言外之意是,舜非常人,可以不用顾及礼法,实现自由婚姻。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不提倡这么做的,婚姻仍要遵从父母之命

    总之,这算是当下最为正统的理解,胡居仁也的确是位饱学的大儒,所引经典,几乎涵盖了所有主流观点,让人不得不为之叹服。

    可惜,曲解就是曲解。

    事实上,这话被歪曲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农耕社会下,生产水平本就不高,自然是要鼓励大家多多繁衍后嗣,以保证国家能有充足的粮食,当权者怎么可能会允许‘丁克’家庭的出现?不然的话,你当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