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八十五章 宫中议事(第2/2页)  明帝国的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因为人贩子闹出来的一场风波就此结束。或许明日会有一些猎的新闻,但都只是这座城市里的日常。

    就像全国每天要发生很多大事一样。两三百万人口的京师,每日同样在演绎着各种悲欢离合。

    然而,这件事真的会如池塘里泛起的涟漪,慢慢的消失吗?

    …

    …

    第二天,张昭就上朝廷,措辞严厉的要求严惩此事的相关者,并要求由顺天府展开行动,彻底的清扫京师的各路牛鬼蛇神,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张昭的案子并没有走顺天府衙门,而是直接由锦衣卫接手,往上报到天子处。

    七月二十七日上午,事发后的第三天,在张静、赵统等人悄然离开京师前往辽东时,一帮同学十里长亭相送。早秋时节,小雨纷飞,增添愁绪。

    此时,张昭被弘治皇帝召到乾清宫中。

    小雨淅淅沥沥,乾清宫西暖阁中可以看见芭蕉滴雨。

    弘治皇帝坐在案之后,三名阁老刘健、李东阳、谢迁,并吏部尚马文升、户部尚侣钟、礼部尚张升、兵部尚刘大夏,左都御史戴珊,大理寺卿宋隆、刑部尚闵珪、工部尚曾鉴都在。

    司礼监大佬陈宽,萧敬,御马监太监李荣、东厂太监王岳俱在。锦衣卫指挥使牟斌站在门口处,充当锦衣卫大汉将军。

    英国公张懋,成国公朱辅、武安侯郑英也在。

    也几乎就是一个小朝会的规模。

    大明的重臣、权力人物俱在此间。当然,要算上从西暖阁外走进来的张昭。

    张昭在前天晚上搞出那么大的动静,整个城东都的士绅、百姓都被波及。现在京中因报纸的缘故,各种流言横飞。但是,张昭并没有选择平息事态,而是一封奏章递上来。

    如此大的动静,内阁怎么会没关注?首辅刘健当即票拟,将奏章呈递给弘治皇帝。但是弘治皇帝并没有批红,而是于今日上午召集群臣,讨论此事。

    当然,今天能有如此规模来讨论此事,自是因为张昭给弘治皇帝上一封密折。

    “臣张昭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张昭起身。之所以张昭最后到,是因为他在城北的新军营中,距离最远。文臣自不必说,他们都在各自的官衙中。

    而张懋有时间就会往宫里晃一晃,或者在家。朱辅天天都在左军都督府中。武安侯郑英不在衙门中,就是城南的府中。

    弘治皇帝看向身旁的翰林编修伦文叙,示意可以开始议事。弘治十二年的状元伦文叙开始高声朗诵张昭的奏章,谓之“读本”。

    伦文叙的话语刚落,刘大夏沉着脸出列,态度强硬的奏道:“陛下,这等小事交由顺天府衙处理即可。何故召集群臣议论此事?”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