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二四章 端午佳节诗会(第2/3页)  我不是佞臣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然更重要的是,为刷一波声望和存在感——特思与百姓同乐,定于漳河边举行端午盛会。

    加之端午佳节,又乃一年极好风光,正是燕饮游乐的时候。

    是以佳节的前几天,安阳城外的漳河边上,早已是少年游冶、翩翩征逐,随意所之,演习歌吹。投琼买快、斗九翻牌、博成赌闲、舞棍踢球、唱说平话、无论昼夜

    而到了这一天,吃完丰盛的午饭,又吃了两个粽子后,何瑾便看到沈秀儿、柳清霜等人,一个个都眼巴巴地望着他。

    尤其是小月儿,嘴撅得都快能拴毛驴儿了。大大的眼睛里,全是萌乖的期待。

    何瑾便起身,也不说话。

    然后毫无预兆地伸出手,拇指和食指拈住小月儿吹弹可破的脸蛋儿,轻轻地捏了一下“想出去玩儿啊?”

    小月儿当即点点头,跟小鸡啄米一样。

    “想出去那就去呗,反正我是保送生,耽误一天温书又如何?”何瑾这才在众人的期待下,哈哈大笑,吩咐金元道“套马去,要贼拉风的那一辆!”

    “少爷,早就套好了!保证坐上那辆马车,少爷就是全城最靓的高富帅。”跟着何瑾久了,金元如今的骚话,也是一溜一溜儿的。

    盛会的中央,就在漳河边的铜雀台上。

    三国时,曹操消灭袁氏兄弟后,夜宿邺城。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铜雀一只。

    谋士荀攸言,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大喜,于是决意建铜雀台于漳水之上,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

    当然,明朝的铜雀台虽然还在,却已不复当年流光照耀、铜雀舒翼的盛景。不过,朱知府派人提前修缮了一番,自然使得这里再度焕发新颜,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至于铜雀台下的漳河,更已是百舸争流,人人兴高采烈。

    一条条龙舟竞渡,锣鼓喧天,还有不少富商豪客,往河中投放粽子、米、肉、供果,纪念带给他们这个节日的屈原。

    待何瑾抵达时,河边堤坝那宽阔的大街上,已是人烟凑集,十分热闹。

    当街搭着数十座的灯架,四下围列些诸门买卖。兜售吃食的小贩,叫卖声更是此起彼伏,如歌声一般婉转好听。

    他已打听过了,诗会是在晚上才开始。

    看着时间还够,便带着沈秀儿、柳清霜、小月儿穿梭在花样繁多的吃食摊位上。看到中意的就买下来,还有什么社戏、杂技、卖艺的,都一个不落地玩乐过去。

    及时行乐,人生要的就是一个痛快!

    只可惜,在一个射柳游戏中,何瑾还想给三女射来一些奖品。

    无奈他刚拿到那弓,略一用力就崩断了弓弦。连拉了好几个都一样,没赢了奖品不说,还赔了摊主弓箭钱

    渐渐地,天色越来越黑,铜雀台下却一片灯火通明。其中有一处,更设案有宴,人人高谈阔论,喧哗不已。

    眼瞅着时间也差不多了,何瑾便带着三女走了过去。至于金元,呵呵操心他个大男人干啥?

    到了近前,便看到有民壮衙役把守,何瑾便拿出考票一亮,道“童生何瑾,前来参加端午诗会。”

    那衙役是个忠厚的后生,为难道“何公子,知府大人说了,这是提学道开设的一场诗会,只许读书人进去。”

    言外之意,何瑾可以进去,但沈秀儿、柳清霜、小月儿和金元是不能放进去了。

    想想也是,假如各个秀才、童生都带着书童、女眷什么的,那全府一州六县读书人就数百个。整个铜雀台就算再大,也根本容不下几千号人。

    然而,让三女在外面等着,何瑾又不放心。

    就在他准备耍赖,拿锦衣卫腰牌吓唬这衙役的时候,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