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一二章 你想知道什么?(第2/3页)  我不是佞臣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俊也一愣,随即同样笑了:“不错,没想到我李某竟出了这么一个丑,让何主事见笑了。”

    “此番大军守御边关,征调的都是京营和直隶一带的兵卒。他们可不是宁夏本地的军户,本就没什么战心,又在这边关之地耗费了半年的时光,岂能不想着回家?”

    言罢,李俊似乎忘了自己是来接受调查的,竟又向何瑾问道:“可固原城里统调不一、政令混乱一事,何主事又是如何看出来的?”

    “哦,这其实也没什么......”

    何瑾又摆了摆手,还挠了挠屁股,才道:“一座城里,有总兵官、有中官监军、还有右都御史......嗯,这就纯属添乱了。”

    “三样官职当中,总兵官看似最大,节制全军。可事实上,无论制定何样的攻守战略,总兵官必然要跟手下的武官商议。而各武官性情不同、看法不一,难免会让总兵官左右为难的。”

    李俊闻言,想着衙堂里每日武将们的争吵,不由深为认同,情不自禁颔首点头。

    甚至就连何瑾刚才那个不雅的动作,他都觉得没那么粗鄙,反而有些......率性坦然,外加一点高深莫测的意味了。

    “不过,这还只是开始。”何瑾却毫无觉悟,仍旧没形象地抓着脑袋,道:“保国公到这里的时候,其实还不算太为难。”

    “毕竟为帅者不在善谋,而在于善断。同众武官商议拿出一份方略来,他还是能做得到的。”

    “可之后就有意思了,因为这份方略,是要由中官太监和右都御史来审核的。”说到这里,何瑾忍不住嘲讽一笑,道:“也就是说,保国公还要再商议一遍。可对付这两位,他就算善断也不行了。”

    “因为中官太监不仅有节量诸宜之权,还代表着陛下的意思。从他口中说出的话,保国公就拿不准究竟是中官的建议,还是陛下的意思了。”

    “而到了右都御史这里,就更有意思了。”这时候,何瑾的面色还是笑着的,但笑意里的嘲讽却越来越浓重:“文官们普遍叽叽歪歪,又权欲极强,他们可半点都不希望,守御边关出什么岔子。”

    “而大明到了这个时候,早已文贵武贱,御史又有监察之权,照样可以上本弹劾奏报,更不要说,人家文官还喜欢拉帮结派造声势,你们武官根本说不过人家......”

    一直到了这时候,何瑾面容才认真了几分,道:“且这些还只是按常理推断,至于具体情形、各时期的外在影响,我还统统没算进去。

    “一份攻守战略,照这么一个流程走下来,别说半年,就是十年也执行不起来。”说着,他身子微微前倾,面无表情地问道:“这时候,李都督还需问我,固原城里为何统调不一,政令混乱吗?”

    李俊张了张嘴,忽然感觉嗓子干涩,仿佛被什么堵住了一般,说不出一句话。

    可这个时候,何瑾却一下从椅子上跳了下来,勃然变声道:“十余万大军,看似人数众多,却如一头被绑缚住了爪肢、病魔缠身的巨兽,只能日复一日地趴在原地!”

    “单是这些内耗,就足以令大军缓慢地分崩离析,还谈什么守御边关!”

    说着,他又忍不住喝道:“说实话,你们到现在还没被鞑靼大军攻破,我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那,那何主事想必也猜出来,李某为何要派人恫吓你了吧?”怔怔愣了半天的李俊,最后只问出了这个问题。

    何瑾则不由点头,道:“当然,李都督的用意,就是希望我是个怂包嘛。”

    “只要被你恫吓住了,就不会来添乱搞事儿,不会在这座病魔缠身的固原城身上,再加一味毒药!”

    说完这句,趁着李俊神色恍惚的时候,他猛然又一下抢在了李俊身前,直视着李俊的眼睛,缓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