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9章一会一拍桌(第1/2页)  穿越古代做夫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经春秋题一下来, 楚辞看了题目,脑中思虑万千。

    最后,他选择了题目中, 最容易让人忽视点去写,意欲出奇制胜。文章一气呵成, 字数也控制得刚刚好,楚辞再看文章时,竟无一处可以删改。

    他心中激荡不已,自觉这道题应是他写得最好一篇了。

    他做这道春秋题为会所,信之始也。始之不从, 其何质乎

    题目出自春秋左传成公十一年,讲是晋厉公和秦桓公结盟,会于令狐,秦桓公到了之后,不肯涉江, 便派手下去和晋厉公和谈,然后范文子说, 这样结盟有什么意义连刚开始约定地方都不去, 开始都不顺从,又谈什么以后呢果然, 不久之后,秦桓公就背叛了盟约。

    大部分人写这篇, 都是单纯从这件事出发, 谴责秦桓公是个背信弃义小人。可是楚辞却从他背信弃义之后发生事情去做分析。

    秦桓公背叛盟约之后, 与翟族联手攻打晋,而后晋厉公派使者与秦绝交,后联合其他众国大败秦国。于是楚辞破题句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古人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春秋上记载史料,大多都比较隐晦,三言两语便说完了一件事,若是没有丰富知识储备,恐怕看了文章只会觉得头疼。这也是为什么,治春秋人比较少原因。其微言大义,微言可不是盖。

    春秋题做很快,那律诗却难倒了楚辞。

    他因为秦夫子要求,有一段时间每天都会做一到两首诗,关于韵脚什么,自然再不会是问题。但问题就在于,楚辞习惯了有感而发,每首诗里必须有真情实感流露。

    现在将他关在一个小小号房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哪来真情实感

    楚辞想了好久,终于放弃了做诗。他得先把春秋明经题誊录在答卷上。

    一个下午时间,楚辞都在折磨自己。一张白纸上涂了又涂,改了又改。及至天色黑沉,蜡烛点起来,他也还没想好要写什么。

    楚辞终于体会到了这种痛苦,他觉得不能再等了,干脆就用老办法,想把韵脚全部填好,再去想每一句。

    这样写着写着,到底叫他给写了出来。他在结合现在场景将写好诗进行魔改,到最后,上去竟然还不错。

    楚辞苦笑,若是秦夫子见到这首诗,一定会骂他,但是他没办法呀,对于作诗这种东西,他总归是比其他人要差一点。虽然偶尔也会有几句妙语,但那种情况少之又少。他只能安慰自己,这个到底不是那么重要。

    第二天就那么过去了,第三天时候,他又恢复了第一场时自信。四篇公文写得又快又好。特别是官府断案时判文,案子断快,量刑刚刚好,并且每一条都是按律行事,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来,把一大部分新生官员,都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第二场交卷后,楚辞又休养了一天,然后以蓬勃精神状态去迎接第三场考试。

    第三场考是策论五篇,策论也就是议论文了。给一些时事政治让你分析,有还要预测一下结果,推断一下未来发展,抑或是打战赈灾,让你出谋划策。

    这个若都不行,楚辞觉得自己可以狗带了。且不说在古代这么多天,他分析过多少时事,单就他做为一个眼界开阔现代人来说,结合历史,推断未来发展这一点,绝对是吊打他们。

    “哐哐哐”

    锣声再次敲响,意味着众多学子几年来努力终于到了接受考验时刻。

    中了,一辈子就有了着落。即使会试不中,有举人功名者也可以去吏部登记姓名,等着补官。

    不中,那么两年之后再来。

    古人云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场场得中者,到底还是少之又少。大部分人,都是经过千锤百炼,才吹尽黄沙始到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