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2章 大佬王猛(第2/4页)  战国千年之女帝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猛在前秦任职十八年,综合儒法,选拔廉明。在政治上,抵制氐、羌权贵,整肃吏治,强化中央集权。在京城一带坚持执法行事,数旬间诛不法贵戚豪强二十余人,百官震肃。在军事上,前秦建元六年370年统兵消灭前燕,都督关东六州军事,为统一北方作出重大贡献。在经济上,劝课农桑,开放山泽,兴修水利,改进耕作,以致田畴开辟,仓库充实。他执政期间,“关陇清晏,百姓丰乐”,北方一度曾经呈现出繁盛景象。

    建元十一年375年六月去世,终年51岁,谥号“武”。王猛临终犹以前秦内部各族豪酋势力为忧,以东晋为正朔所在,劝苻坚勿进攻东晋,但未被采纳,因而有淝水之败。王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

    朱敬则就曾经评价王猛“如萧何之镇静关中,寇恂之安辑河内,葛亮相蜀,张昭辅吴,茂宏之经理琅琊,景略之弼谐永固,刘穆之众务必举,扬遵彦百度惟贞,苏绰共济艰难,高颎同经草昧,虽功有大小,运或长短,咸推股肱之林。悉为忠烈之士。若乃威以静国,谋以动邻。提鼓出师,三军贾勇;置兵境上,千里无尘。内外兼材,惟孔明、景略也。”

    司马光也对王猛刮骨相看,评价他“昔周得微子而革商命,秦得由余而霸西戎,吴国得伍员而克强楚国,汉得陈平而诛项籍,魏得许攸而破袁绍;彼敌国之材臣,来为己用,进取之良资也。王猛知慕容垂之心久而难信,独为不念燕尚未灭,垂以材高功盛,无罪见疑,穷困归秦,未有异心,遽以猜忌杀人,是助燕为无道而塞来者之门也,如何其可哉故秦王坚礼之以收燕望,亲之以尽燕情,宠之以倾燕众,信之以结燕心,未为过矣。猛何汲汲于杀垂,乃为市井鬻卖之行,有如嫉其宠而谗之者,岂雅德君子所宜为哉”

    这是位真正的无双国士,苻坚因他而雄据北方,王猛成就了苻坚天王之名,苻坚也成就了王猛威名赫赫。

    不过王猛虽有国士之才,一开始的形象却是不怎么样的,直到东晋桓温的到来,催生了“扪虱而谈”这个小故事。

    晋书王猛传记载“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几乎所有大才都有这样那样的异常表现和行为举止,其实不过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罢了,而桓温与王猛之间的交流究竟谈了些什么后世已然不得而知,但从结果上来看,也正是这次交涉,让王猛对东晋彻底失望,转而投靠了前秦,为前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纵观王猛一生所作所为,完全就是前秦版的诸葛亮,只不过,王猛的领导不是刘禅那样的而已

    苻坚也能称得上一代枭雄,可他成也王猛,败也王猛,王猛临终前就已经告诫过他,不要轻易进攻东晋,可苻坚这次没有听

    于是,淝水之战,一举葬送好容易恢复北方大地秩序的前秦政权,最终只给后人留下了两个成语典故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由此可见,王猛的才能和远见都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在抽到这位大佬以后,凌皓立即便把他奉若上宾,并且要求凌府的其他人都要对王猛尊重一点,在凌皓这样掏心掏肺的“礼遇”之下,王猛自然不会不给凌皓面子,很自然地成为了凌府的首席智囊,而王猛自然也没有让凌皓等人失望,小小的几个计策便让凌府如今高枕无忧了。

    王猛的计策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整顿役学镇的治安。

    役学镇之内除了寸土寸金以外,各国人士皆有,盗劫之事也频发,王猛便建议凌府趁机阐明法纪,惩恶扬善。大力打击役学者之歪风邪气,以法治罪。

    正巧,最近役学镇里就有盗取他人财物的事情发生,王猛便让单瑛派人将主犯抓起来鞭笞至死,公开将尸体曝光于所有役学者们面前,以戒恶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