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2章 吴子兵法,(第1/3页)  战国千年之女帝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姐姐,除了商君书,还有这个对吧”卢琼仙说着便从单瑛一旁的书卷里抽出一卷竹简来。

    “竟然是吴子兵法姐姐什么时候看起兵书来了”卢琼仙仔细地瞧了瞧,却是吃了一惊。

    这是兵书啊,夫君怎么会让她们接触这种书籍呢

    “我其实也不想看啊,可是夫君说,练兵,统兵者必须都得熟读这几卷兵书,可是这兵书上好多字我都不认识啊。”单瑛很伤脑筋。

    吴起兵法又称吴子,吴子兵法,是一部重要的汉族军事著作,由战国名将吴起著,是反映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吴子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该篇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它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吴子兵法提出以治为胜,赏罚严明,主张在军队实行“进有重赏,退有重刑”,做到“令行禁止,严不可犯”。提出“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主张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使士卒掌握各种作战本领,提高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强调“简募良材”,根据士卒体力、技能等条件的不同,合理分工和编组,实现军队的优化组合。要求统军将领“总文武”、“兼刚柔”,具备理、备、果、戒、约的“五慎”条件,掌握气机、地机、事机、力机四个关键的因素。

    它是武经七书之一。相传是战国初期的将领吴起所著,战国末年即已广泛流传。

    汉书艺文志称“吴起四十八篇”,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载为一卷。

    后世有续古逸丛书影宋本及明、清刊本,存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六篇,分上下两卷。

    吴子是在封建制度确立后,战争和军事思想有了显著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这时,军队成分的改变,铁兵器和弩的广泛使用以及骑兵的出现,引起了作战方式的明显变化。它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战争理论、军队建设和作战指导方面的观点。

    吴子主张“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续古逸丛书影宋本,下同,把政治和军事紧密结合起来,所谓“文德”,就是“道、义、礼、仁”,并以此治理军队和民众。认为“民安其田宅,亲其有司”,“百姓皆是吾君而非邻国,则战已胜矣”,强调军队、国家要和睦。所谓“武备”,就是“安国家之道,先戒为宝”,必须“简募良材,以备不虞”。它把战争区分为义兵、强兵、刚兵、暴兵、逆兵等不同性质,主张对战争要采取慎重的态度,反对穷兵黩武。

    它主张兵不在多,“以治为胜”。治,就是建设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麾,虽绝成陈,虽散成行,投之所往,天下莫当。”要求选募良材、重用勇士和志在杀敌立功的人,作为军队的骨干,并“加其爵列”、“厚其父母妻子”;对士卒的使用要因人而异,使“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主”,以发挥各自的特长;按照同乡同里编组,同什同伍互相联保,以对部众严加控制;采取“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的教战方法,严格训练;明法审令,使“进有重赏,退有重刑,行之以信”,做到令行禁止,严不可犯;将领必须与士卒同甘苦,共安危,奖励有功者,勉励无功者,抚恤和慰问牺牲将士的家属,以恩结士心,使其“乐战”、“乐死”;要“任贤使能”,选拔文武兼备、刚柔并用、能“率下安众、怖敌决疑”的人为将。

    它强调料敌用兵,因情击敌。针对齐、秦、楚、燕、韩、赵六国的政治、地理、民情、军队、阵势等不同特点,提出了不同的作战方针和战法。例如对齐作战,“必三分之,猎其左右,胁而从之”;对秦作战,先示之以利,待其士卒失去控制时,再“乘乖猎散,设伏投机”;与楚作战,则“袭乱其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