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34章 讲卫生的赵二爷(第2/3页)  小阁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也无法禁止。

    之所以这么多人发粪图强,依然没挡了生药铺的门道,主要是因为有拾粪人视其为富矿,每日背着粪桶,带着工具前来捡拾,时常还因为有人捞过界,而引起夜香大战。

    赵二爷认识到,不光修厕所就无法改变人们随地大小便的毛病,便发狠成立了‘厕所运动委员会’,命白守礼为‘厕委会主任’,要求他在一年之内,在县城和主要城镇,修建三百座公共厕所!

    并规定抓到随地大小便者,罚款五十文,枷号示众一日!

    昆山百姓随地大小便的局面登时为之扭转,再没有人随地大小便了。除了害怕被罚款枷号外,还因为他们发现,每次去如厕时,看厕所的工人都会发给他们厕票,小号一张,大号两张。

    积攒到一百张厕票,就可以到县里任何一家粮店,换取一斤大米……昆山一斤米十文钱,所以十张厕票就顶一文钱。看着虽然不多,但架不住全家人一起努力,一个月下来,也能换好些口粮呢。

    不过这波完全不亏,因为所有的便便都是昆开司的,谁都不能抢。他们将大小便分开收集,小便送去城外的堆硝场制造火硝,大号则送去各农场堆肥……比原先从粪霸手里收粪可划算多了。

    当然,那些过去把持粪道,不许旁人沾手的粪霸,被抢了生意自然十分不爽。不过但凡敢炸毛的,都被县里无情的镇压,打板枷号送劳教,一条龙服务之后,便再也不会出现在县城里。

    最终,赵二爷凭借手下超强的执行力,多管齐下,终于成为大明朝第一个解决百姓随地大小便问题的父母官……可惜,这玩意儿不能写在年终总结里,一是有味道,二是吏部的官员也不会信。

    ~~

    听起来就像天书一样,怎么有人解决了随地大小便问题呢?

    但那无处不在的骚臭味确实荡然无存,街道上干干净净,随处可见的垃圾污秽也不见了……

    赵昊甚至看到,路上的马车牛车,屁股后面都带着个粪兜子。

    “老父母规定,牲口随地大便,主人一样受罚。而且这都是钱啊……”熊典史苦笑道:“老父母还针对粪兜太贵且质量不好的情况,专门让我们开会研究解决。最后还是刘会长知道了,让人送来一批质量结实、价格便宜的布料,专做质优价廉的马粪兜供应百姓,终于把牲口粪便问题也解决了。”

    说完他自嘲笑道:“当时衙门上下确实有些烦言,尤其是邻县的人净说怪话……什么‘别的县都是六房司吏,昆山县是六害司吏’,人家是灭门知县,老父母是‘灭蚊知县’‘什么人家是典史,我是‘典屎’;人家是‘掌册主簿’老白是‘掌厕主簿’之类,大伙儿听了能好受就怪了。”

    “是挺刻薄的,怎么没人说二老爷?”赵昊笑得肚子疼。没想到今年错过了这么多热闹。

    “怎么没人说……”熊典史神情古怪道:“只是有侮县丞大人名讳了,还是不提了。”

    “是……闻味县丞吗?”赵昊在这种事上,脑袋却一贯的灵光。

    何县丞名叫何文尉。

    “不是我说的啊。”熊典史终于忍俊不禁道:“您看看,我们这一衙门,被编排成什么样了?”

    “那你们怨我爹吗?”赵昊问了句废话,老熊敢说嗯吗?

    “起先确实有些不理解,但看着县里渐渐变得干干净净,老百姓也都体体面面的。而且一好百好,县里民风都大为好转,大伙儿心里还是挺高兴的。”熊典史颇为感慨道:

    “尤其是后来,各县都闹疫情,最厉害的县死了几千人呢。只有我们昆山县安然无恙,没有损失任何劳动力。而且庄稼还大丰收,一举夺得全府第一,这下大伙儿终于明白老父母一片苦心了。”

    “秋收后,蔡知府亲自来县里考察过,对县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