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36章 老哥哥也升了(第2/3页)  小阁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爷子一路上的风光,赵守正才想起什么似的,一拍额头道:

    “哦对了,前天老侄子来信了。”

    赵昊愣一下,才意识到父亲指的是自己老哥哥赵锦。

    说起来,赵锦到贵州巡抚任上,已经整整两年了。两年间可谓政绩斐然,大放异彩。

    他按照与赵昊商定的方针,对当地土司恩威并施,又把工作重点放在为贵州建设省会上。结果两年来,土司无不敬服,贵州面貌一新……之前贵州连个省会都没有,还是赵中丞筑起的贵阳城,这变化能不大吗?

    顺利在贵州站稳脚跟后,赵锦对赵昊这个小老弟却愈加佩服,因为事实证明他帮自己定的路线,一点都没错!

    赵中丞不知道,那是因为这路线本就是他走出来的啊……只是被某个脏心烂肺的少年,提前讲了出来而已。

    所以高拱一复出,赵锦马上按赵昊的计划,上了《为长治久安请改土归流疏》,参考前任的推行方针,写了一篇洋洋洒洒数千言,充满真知灼见的奏疏,请求在贵州试行改土归流,然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此议一出,果然在朝堂引起轩然大波,江南一系的官员们便大肆为他鼓与呼,一时间大有‘改土归流’势在必行的架势。

    谁知就在此时,大理寺卿顾存仁致仕,廷议推举赵锦为新任大理寺卿,命其立即进京赴任……

    赵锦接到诏书后,满脸的不可思议。

    手下官员都以为他被这意外之喜惊呆了。

    其实他们也很意外,因为之前都在暗中猜测,高拱这一上台,赵锦这一类被徐阁老平反的官员,怕是好日子都要到头了。

    大家可都没忘记,当初徐阁老起复前朝建言获罪官员时,高拱曾激烈反对。说这是在赤裸裸借否定先帝邀买人心,会严重打击皇室权威。可惜当时徐阁老势大,高拱这话也没起什么作用。倒因此得罪了百官,引得好些人反感——你一个文官不替文官集团说话,怎么能替皇帝考虑呢?屁股坐歪了知道吗?

    那些被徐阁老起复的官员,更是成了之后阁潮中倒拱的主力。他们个个都下过诏狱、吃过廷杖,骂起娘来自然声粗气壮,弄得高拱狼狈不堪,只能下野回老家躲风头。

    此番杀回京城、以次辅兼天官,高拱岂能轻饶了这帮‘前朝余孽’?

    这绝非凭空臆想,因为给赵锦倒位子的顾存仁就是其中之一。嘉靖十七年,顾存仁为民请命,上五事疏,结果得罪先帝,被廷杖六十,充军塞上将近三十年。直到隆庆元年才被徐阁老起复,然后刚当上大理寺卿才半年,就因为阁潮中攻击过高拱,被还乡团挤兑的称病致仕还乡了……

    谁成想,同样是被徐阁老起复的官员,赵中丞居然高升了。而且三年巡抚任期才过了两年,就提前高升了。

    虽然都是正三品,但由外官至京官向来都被视为高升,何况大理寺卿可是正经大九卿,赵锦这下是彻底迈入了公卿之列。

    想到他三年前还是个贼配军,就是起复后也不过是个区区七品御史。这才三年时间居然当上了大九卿,怎么能不让众人眼红?

    压下心头的嫉妒,贵州众文武赶紧纷纷道贺,恳请廷尉大人日后不忘大家一起在贵州吃苦的日子……

    其实赵锦震惊的是,此事居然又被赵昊说中了,而且是三年前就说中了——当时赵昊告诉他,改土归流之议,高拱不管看的看不上,都不会让他去做的。

    因为赵锦是心学嫡传,与徐阶关系太近了,高拱怎么可能将此百年大计交给他来实施呢?万一要是成了,功劳到底算谁的?难道还要让凉透了的徐阁老再出来透透气?

    但在江南官员的鼓噪下,高拱无法对他的主张视而不见。而且赵锦已经在江南帮的造势下,成为了朝野闻名的能吏。这种既有理论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