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机敏促约成 魏主嘱诸子(中)(第3/5页)  即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人群中,仲夏的烈日晒下来,勃野等人汗流浃背。

    安崇等久在陇州,陇州的胡人也有很多,可各族都有,还有西域胡,发式、语言的种类不少,且颇有穿戴唐人衣冠的;不像这盛乐城外,他们此时所见,成千上万的男男女女,不分老弱,遍是近乎同类无二的发型、衣饰,入耳听到,差不多全是鲜卑话语,乌桓人与鲜卑人,便如氐人与羌人,长时间的伴居,语言、风俗俱近,说起话来,几无区别。

    安崇不禁心中想道:“前使天水蒲獾孙营,沿途历见,尚时碰到唐人,已觉与陇州风俗大异,现在代北,触目尽皆鲜卑,与陇州之风更是迥异了啊!傅夫子经常说‘唐人衣冠不可坠’,说什么‘设无我朝,吾将披发左祍矣’,我算是明白他这句话的意思了。”

    顺着人潮,约十来里,到了一处空旷之地。

    外围有拓跋部的兵卒警戒,盛乐的百姓到此,不能再往前进了。

    这里,就是拓跋部选下安葬拓跋连的地点。

    拓跋部的军官过去,给警戒的兵卒说了些什么,那兵卒去请示过上官的命令,让开路,放他们进去了。

    路上的嘈杂渐渐被甩在脑后,复行数里,旗帜招摇,精甲侍卫,百余人出现眼前,从这群人处,传来哀乐之声。秃发勃野等安静地跟着拓跋部的军官,行到近处。

    天将薄暮。

    地面挖出一个巨大的墓室,拓跋连的棺椁已经被抬下去了。

    一匹雄健的战马和一条以彩绳牵之的狗,不安地蹲伏在墓室的边上。

    依照鲜卑的风俗,哀乐声中,几十个鲜卑人在砸毁成堆的金银器、陶器、铁器等等陪葬品。

    拓跋勃野等人站定。

    安崇一眼看到了这一幕。

    也许是经商的基因还在他的血脉里流传。

    这么好的东西被白白损坏,他呲了呲牙,颇是心疼。

    毁器陪葬,是鲜卑、乌桓人丧葬的习俗之一。

    周宪粗猛,从小又在铁弗部中长大,虽是唐人,还不如安崇、秃发勃野这样唐化较深的胡人,不怎么注重礼仪,东张西望,翘足探头,朝四五十步外的墓室中瞅去,看到墓室的南北两壁各突出了一大一小两个耳室,下有石台,上有石盖板。此为壁龛。数十样金银器、陶罐和牛腿骨等陪葬物,已经放在了里边。

    秃发勃野等人静静地观看不语,等了多半个时辰。

    夜色到来。

    葬礼的仪式正式开始。

    送葬的百余人把毁掉的陪葬器置入墓室,环墓室而坐,在墓室的侧边生起大火。将那旁边的马、狗牵来,绕着墓室走了一圈。送葬的人或歌或哭,或掷肉喂之,或对那马、狗再三嘱咐,说些话语。随之,两个壮硕的鲜卑人提刀,杀掉了马与狗,拖到生起的火中焚烧。十余人捧着成堆的衣服、饰品,也放入火中。

    十几个拓跋部的巫婆绕着火堆跳舞念咒。

    周宪已是等得不耐,两眼乱看,瞅见巫婆众中,有几个分明是男子,却在胸前挂着两个葫芦似的东西,似乎是在伪装模仿妇人的胸前之物。这也是母系社会的遗风致使。周宪自不知父系、母系是什么,但他在铁弗匈奴部中见过同类的情形,因虽觉好笑,却没惊讶。

    看了一遭,周宪闻到肉香,把视线放到火堆里的死马上,心道:“这马想是拓跋连生前的乘马。此等一匹雄健的战马,杀与陪葬也就罢了,何必再烧,糟践於它?”

    想是如此想,他也知道,这是鲜卑、乌桓人的丧葬风俗。

    鲜卑、乌桓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并且灵魂还得历经险阻,远达数千里之外的赤山,如唐人相信人死后魂归泰山一样,故此死者生前的衣服、配饰物、乘马是不可缺少,必须烧而送之,以使其灵魂能够穿戴如生,骑着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