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均田府兵本 闻报南阳失(第2/3页)  即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此话何意?”    莘迩把他的长远构想道出,回答左氏,说道:“太后,国家把地分给了百姓,百姓得了好处,那百姓来做府兵,还需要国家再供给他们军械等物么?”    “将军是说?”    莘迩答道:“等均田制在河州、陇州、沙州等地全面推开落实之后,再应募入郎将府的府兵,他们所用的军械、战马等物,及平常集合操练所需的吃食等,就可令之自备,不需国家再出了,这不就为国家省下了一大笔的军费开支么?……当然,臣刚才说的是平常时候,若是遇到战时,粮饷、犒赏、抚恤等费用,臣以为国家自然还是要出的。”    事实上,莘迩原本时空中,之所以会有府兵制的出现,其经济基础正是均田制。只不过,现而下在定西,莘迩是先试行的府兵制,然后才试行的均田制,把两者的次序给反了过来,所以如今定西的府兵制,军械、战马等方面,多是由郎将府发给府兵们使用的,但等到均田制全面推行以后,军械、战马等当然也就要如莘迩原本时空的那个府兵制一样,由府兵自备了。    左氏到底临朝多年,深知军费开支,着实是占了定西每年支出的大头,听到莘迩此话,她眼前一亮,欣喜说道:“要能这样,那可真是太好了!省下来的钱,……”    莘迩笑道:“省下来的钱可以用来发展民生。太后,你没有去过沙州,那里极度缺水,农桑等业主要依赖沟渠引水,然而前朝留下的暗渠等水利泰半年久失修,这就导致当地昔日的良田而今不得不荒废。上次臣讨伐龟兹、鄯善等西域诸国,路经沙州的敦煌等郡,触目所见,田地荒芜,为黄沙覆盖,看的臣真是心痛。国家若能在军费上省下一笔开支,第一条,就可用之重修沙州的暗渠,包括陇州、河州、秦州,也都可以大兴水利,并且同时建设道路,以方便商贾来往。一手农桑,一手货殖,两手并重,太后,苦干上几年,等到有了成果那时,臣相信,定西一定会大变样的,谁还敢再说咱们定西贫瘠?说不得,也是个塞上江南了!”    说着,莘迩畅快大笑。    左氏想到了可以发展民生,她信佛,也想到了可以用省下的那笔钱开凿佛窟,但在听了莘迩的这一番畅想以后,她记起莘迩对凿窟、建佛像此类之事,一直都是怀排斥、反对态度的,遂也就不再提自己的这个念头,温顺地附和莘迩的话,抿嘴笑道:“要能成塞上江南,则我定西百姓都得感谢将军!说起江南,我还从来没有去过,只闻那里水乡柔情,建康名都,海内名重,城内外衣冠云集,也不知这江南、这建康到底是何模样?”话语里透出憧憬之味。    “太后若想去江南,想去建康,这有何难?”    “哦?”    “早晚一日,臣会带着太后,临幸建康,江南风景,太后想看什么,臣就请太后看什么!”    建康是唐国天子所在之地,定西作为唐的藩国,左氏即便是去到江南,也是“朝觐”,何来“临幸”之语?左氏只当莘迩这话是开玩笑,也就没有纠正他的这个“错误”,便凑趣说道:“那我可就等着将军实现承诺了!”    “臣是什么样的人,太后还不知么?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个承诺,臣必会为太后实现。”    谈谈说说,不知不觉,出城已四五里地,再前行不远,即到左氏此行视察民情的目的地,一个名叫苍泉聚的乡里。这个乡里,是莘迩精心选出,供左氏巡视的。就整个襄武县境内的诸多乡里而言,这个乡里算是比较富庶的一个,而且此个乡里住的都是唐人,不像别的乡里,都是唐、胡杂居。却就在此时,数骑从后头追来,到车驾近处,被扈从的殿后部队拦下。    拦下后,那殿后部队的军吏问清了那数骑的来意,赶将上前,报与左氏:“秦州刺史唐艾遣吏求见征西将军。”    莘迩说道:“太后青州再次稍等,臣去问问何事。”    左氏应道:“好。”目送莘迩驱马离开车边,她把车帘暂且放下,心道,“适才出城时,就有人在等阿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