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三章 朝中两政过 还没到六十(第2/3页)  即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令旨到时,汝当遵旨恭行,尽心尽力,万勿因怠慢拖延,致征西责罪我家”。    既然是已经得了陈荪的嘱咐,接到令旨以后,陈矩就雷厉风行地部署安排下去。    释放营户为编户齐民这块儿。    武兴郡是有驻兵的,尽管不多,也有三四百人。这三四百人,都是兵籍。依按惯例,营户,或者说兵户的家眷都是随军而居,这三四百兵卒的家属现跟着他们一起,住在军营。    陈矩没有将军衔,虽然管不了军事,可“释放营户为编户齐民”,事关户籍的改变,却是民政,则正归其管,於是,他先派吏去军营,通报了一下这支驻兵的长官,请他把帐下兵士的数额、名字、籍贯等列出来,递给郡府;随后,他再具体操办底下来的诸务。    均田制这块儿。    陈矩的部署是:先令郡吏下到各县,与各县的县吏一块儿核实当地县士民口数和田亩、桑田、公田、荒地等各种田地的数,及调查清楚当地县士族也好、百姓也好的占田情况,等等。    ——这些工作在做的时候,都有王城来的吏员随同协办、督办。    接着,等各县各方面的情况汇总上来,陈矩将之报给尚书台,由尚书台做一个备案。    然后,他再进行均田的正式环节。    不得不说,陈矩尽管年轻,办事还是很麻利的。    一番针对两政前期工作的安排下去,武兴郡的郡吏、县吏,包括驻兵的军营都动了起来。    用了不到一个月,各项前期工作俱皆完成。    陈矩上报给尚书台后,於十一月底的这天,正式开始了两政在武兴郡的推行、落实。    ……    陇地的第二场雪已经下过,刚於前日停下,武兴县西数里外,一块广大牧场边上的驻兵营中,这日迎来了四五个武兴郡的郡吏,领头的是武兴郡府的一个掾吏。    数人被营将迎入营中。    不多时,召集兵士的鼓声响起。    大冷的天,兵士们正躲在帐篷里避寒,听到鼓声,许多人发起了牢骚。    有聪明的说道:“半月前,都尉的主簿在核查我等姓名时,他不是说了一嘴,说是朝廷要放咱们为编户齐民么?还说最晚这月底、下月初,郡里就会来吏来办此事。今天正好月底,而今天又非操练之日,鼓声忽然集合我等,会不会是郡里来吏了?”    闻得这话,兵士们不嫌冷了,就有人跑出帐去,探头探脑地窥看,很快飞奔回来,喜色满面,说道:“快、快,快些去校场集合!就是郡里来吏了!”    “真的?”    “我都瞧见了,校场上拉开了一个帷帐,虽然未见郡吏身影,可要不是郡吏来了,都尉扯什么帷帐?想来郡吏现下已是在帷帐中等着咱们了!可不敢劳郡吏们多等!”    帐中兵士七手八脚地穿好戎装,请这一帐中年龄最大的那人,——即猜测是不是郡吏来了的那人先行,余下的鱼贯跟出。    年龄最大这卒,须发已然花白,长久的服兵役、不间断地被郡县驱使劳役,使得他老态龙钟,身体佝偻,脸上仿似老树盘根,皱纹如沟壑一般,布於额上、两颊,双眼浑浊。    此卒名叫黄怀,今年五十八了,他十四五时就从了军,服兵役至今已有四十多年。    黄怀的带领下,这一帐的兵士排好了队列,迈步去往校场。    他们是较早到了校场的一队。等了两通鼓,其它各帐的兵士络绎到来。按队、屯、曲编制,总共三百七十八名兵士,在各级军官的指挥、约束下,组成了阵列。    帷帐中,营将接报,说兵士集合已毕。    他笑问郡吏带队的那个掾吏,说道:“兵士集合已成,要不要我先令他们操练一番,供君观看?”    “大冷的天,就别折腾兵士了。赶紧办完差事,我也好回府禀报府君。”    营将略略失望,说道:“好吧。”    一令传下,依照各队序列,各队的兵士们在队率的带领下,依次进入帷帐。    黄怀所属的队,其序列排在各队的中间,等了大概一个多时辰,轮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