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四章 老弱免兵役 兵寓录黄籍(第3/4页)  即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郡府诸君造好了你们的户籍,会把你们那一份的户籍给你们各家的户口,然后再带你们各家的户主去安置你们各家的村、里,给你们各家授田。”    黄怀等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有的说:“户籍造好,还给咱们一份?”    有的说:“也不知道会把我家安置何村?”    时下户籍是不给百姓一份的,多造一份给百姓各家,这是莘迩的意思。    要说这道命令有什么好处?也没什么明显的好处。再要说这么做费不费事?是费事,但也不是费太大的事。因此,莘迩的这道建议便没人反对,亦随均田等新政落实了下来。    这一等,整整三天。    不到四百的兵卒,家眷合计总共一千三百多人,是兵卒人数的三倍多。    三天面阅登记完毕,已是效率不低的了。    第四天,黄怀等百十个身在军中,同时是他们各家户口的兵卒被单独叫出,於校场列成数队。    三天前的那几个郡吏再次露面,各拿着一叠黄纸,每叫到一人,那人就出列近前,叫人的这吏即拿黄纸堆上最上边的那张给他。叫了约三四十人,黄怀的名字被叫到。    黄怀赶紧上前,隔着老远,就把双手伸出。    叫他的那吏不是三天前问他话的那吏了,换了个十七八岁的年轻吏员。这吏员白白胖胖,一看就是家境不错,其家必为武兴郡的士族。这个年轻吏员递黄纸一张给黄怀。    黄怀接住,就像是接住了什么珍宝,低头去看。    那白纸上竖写着几行字。    惜乎他不认字,不知道写的是什么,但他能猜得出来,写的肯定是他和他家中妻、子、媳、孙的名字等项。    黄怀心中想道:“这就是我家的户籍了?我从现在起,就不再是兵籍,是编户齐民了?”尽管心理准备已经做了好几天了,真的这一刻来到,他还是如坠梦中,一脚高、一脚低地回到队中,强大的激动和喜悦冲击下,他脑中一片空白,只剩下了一个念头,“这是我家的户籍,我不能不知道上边写的是什么!改日要找个识字的,问问他,写的都是什么。”    黄怀等都是本籍关中的,按道理讲,现在尽管他们改兵籍为了编户齐民,可也应该把他们记为白籍才对,却怎么给他们的是黄纸,也即是把他们记为了黄籍?    这也是莘迩的意见。    事实上,这回均田制的授田,是只面对黄籍,亦就是本地籍贯的百姓授的。    毕竟不管怎么说,白籍是客籍,他们自有家乡,如何能把陇州的土地授给外州人?这么做的话,绝对会引起土籍士民的强烈不满,就算不管不顾,强行来授,最终也只会造成土、客两籍的互相敌视,这就有违莘迩授田的本意了。    故是,此次授田的对象范围,不包括白籍。    但兵户中的外州籍贯人,莘迩认为,可以做个例外。    一来,军队兵士的相当构成还是出身於兵户的,若只释他们为编户齐民,其后就不再管他们各家的营生,而兵户等同官奴,贫者十之八九,又绝大部分都是家无余财,莫说地了,衣服都不够穿的,那这明显会不利於稳定这些兵卒的士气和军心。    二者,兵户中的外州籍贯人统共算下来,也就是一两万人,不是非常得多,再分散到各县,就更少了,比如武兴县,无非就这不到四百家,家数少,也就不会激起与当地太大的矛盾。    综此二条,定下了兵户中的外州籍贯人,按本地籍贯人计此策。    便是因此,黄怀等拿到的户籍不是白籍,是黄籍。    黄怀一时间还没有想到这些。    不过就算他随后想起,入了黄籍,得到授田,他对此当然也是绝不反对,且会极其愿意的。    下发罢了户籍,营将组织黄怀等,出营到外,列队路上。    路上已经列好了一支队伍。    这支队伍中的人多为老者,即是从营户家眷营中来的那些其余各家的户主。    郡府那掾吏领着郡吏们也出了辕门,坐上了他们的牛车。    路被冻得硬邦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