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七章 王化贞(第2/2页)  回到明朝做昏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递给了陈洪,朱由校转身说道“回去吧”

    朱由校此时心情大坏,东林党当真是嘴炮厉害,做事无能,应了三国演义之中诸葛亮的那句话“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先搞出了一个袁应泰,丢了辽阳和沈阳,然后又搞出了一个王化贞,这个王化贞还不如袁应泰。

    至少袁应泰虽然蠢,可是最后还敢自杀,可是王化贞呢

    看他募集了一万多人,这个操作眼熟不眼熟这和袁应泰在沈阳和辽阳干的事情他妈的一样。

    朱由校都想骂人了,自己怎么就忘了呢王化贞那个货还在广宁蹲着呢

    另外说他不如袁应泰不是因为袁应泰敢自杀,而是王化贞干了一件非常牛的事情,那就是他背叛了东林党。

    要知道王化贞在东林党的地位可不低,他是叶向高的弟子。叶向高就不用说了,妥妥的东林党大佬。

    王化贞这个人就不擅长军事,对后金的认识也不足,轻视大敌,好说大话。文武将吏的规劝一点也听不进去,与熊廷弼尤其抵触得厉害。

    他妄想着投降后金的李永芳会做他的内应,还相信蒙古人的话,说是虎墩兔将派援兵四十万,因此想不战而获全胜。

    虎墩兔有四十万人马

    有四十万他早就灭了努尔哈赤南下攻打大明了,还能听你王化贞的话

    另外,一切事务如兵马、甲仗、粮草、营垒等都放置一边不加过问,王化贞一意说大话蒙骗朝廷。

    朝廷东林党做主,王化贞和熊廷弼经抚失和的时候,熊廷弼自然是没人支持的。

    当时王化贞已经在广宁招募了十四万部队,而熊廷弼的山海关上却没有一兵一卒,只是有经略这么个虚名而已。两人之间相互怨恨,事事争吵。

    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经抚不和,熊廷弼主张防御,认为辽地人不可信用,蒙古人不可凭仗,李永芳其人不可相信,广宁地方有很多间谍让人担心。

    王化贞则一切相反,绝口不提防御,说我们一渡河,河东人必为内应。并且他飞书报告朝廷,说八月里你们就可以高枕酣睡,而收到我的捷报。

    结果那一战孙得功和参将鲍承先等领头逃跑,镇武、闾阳的兵力于是也被打败,刘渠、祁秉忠在沙岭战死,祖大寿逃往觉华岛去了。

    西平守将待援不至,与参将黑云鹤也战死,广宁失陷,所有的一切都像熊廷弼预料的一模一样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