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二五章 新城规划(第2/3页)  回到明朝做昏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场雪降临的时候,朱由校终于等来了工部给出来的方案。

    这是关于新城的建设方案,最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把图纸画好了。

    现在的工部尚书是姚思仁,年纪不小,快九十岁了。虽然身体还算硬朗,但是精神已经不济了,这个人很快就该退休了。

    之所以还用姚思仁,是因为接班的人还没有准备好。等到接班的人准备好了,姚思仁就可以退下去了。

    这次新城的事情,应该是姚思仁最后一次参与朝廷工程。

    朱由校这一次干脆没找姚思仁,毕竟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让他来搞这些实在是搞不动,精力也已经跟不上。

    主要做新城建设的是毕懋康。当然了,接替工部尚书的肯定不是毕懋康。

    毕懋康肯定是要升官的,这是朱由校给他的奖赏,但是绝对不可能升到工部尚书的职位上去。

    毕懋康要掌控百工院,以后百工院的规模会越来越大,事情会越来越多,不能让毕懋康分身乏术。

    朱由校想往工部尚书之位安排的人,其实是李之藻。只不过李之藻现在在参谋处,过一段时间就会把他升到工部去做尚书。

    朱由校要通过这个行为来表现一个意义,就是参谋处的官员和文官是可以相互调换的,用来模糊文武,这一点很重要。

    在没有专业的军事人才培训出来之前,文武不可能划分的那么开。想要划分的那么开,那也要等到以后,同时也是为了模糊文武的观念。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情,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盖房子弄钱。

    工部这一次派来的,是工部侍郎赵文吉。

    赵文吉四十多岁的年纪,能坐到这个位置上,也算得上用心用力了。

    只不过他能力一般,不太可能升到工部尚书的位置上,接下来应该是谋求外放。如果不能做巡抚的话,也要做一省的布政使。在外面锻练几年之后,如果立下了功劳才会调回来。

    “臣赵文吉,参见陛下。”见到朱由校之后,赵文吉连忙说道。

    作为一个离天子并不是很近的臣子,赵文吉其实心里面很期望通过这一次的事情,能够让天子对自己刮目相看。

    不说接替工部尚书的位置,至少能够把他放出去,放到一个巡抚的位置上,他就知足了。

    赵文吉这一次很珍惜这次的机会,自认为把事情做得很圆满,也很努力。

    “免礼吧。”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

    “事情办得怎么样了?”朱由校看着赵文吉直接问道:“你们工部说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那就说给朕听听吧。”

    “是,陛下。”赵文杰连忙答应道,同时将手中的长条盒子放下。

    随后将盒子打开,赵文吉从里面拿出了一幅巨型的地图。

    在陈洪等人的帮助下,他将地图挂了起来。

    这是一副新城的地图,从地图上看,这将是一座很大的城市。

    位于城市中心的是一座孔庙,旁边是衍圣公府。除此之外就是学堂,在大学堂中央的是商业街。

    在外面一圈,就是居住区域。这里可以卖给学生,也可以卖给做生意的人。

    除了地面上的建筑外,画得更多的是排水系统、城市布局等等。

    对于大明朝的工部来说,这些东西早就已经是驾轻就熟。大明朝的排水系统可是很先进的,一座两百多万人口的城市,排水依旧是井井有条。

    后世就有人曾经统计过,华夏的大型城市很少爆发像欧洲那样的大型瘟疫,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城市排水系统先进。

    除此之外,还有粪便通过马车运出城外的措施,如此减少了蚊虫滋生,加上对防疫抗疫的重视,所以没有像欧洲规模的瘟疫发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