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〇〇章 种花(第2/3页)  大唐杨国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意,道:“我不是对你发脾气,实在是那厮太过烦人……对了,刚才你回他两句挺有气势的,你真不懂诗?你是汉州乡贡,不可能不擅诗赋吧?”

    这时代的科举,可是要考诗词赋的,开元、天宝年间进士科的三场考试,第一场就是考试诗赋,不合格者后两场免考。

    既然杨云自称要应举,就不可能完全不懂诗赋。

    “在下算半个读书人,对诗词歌赋只能说略懂,另一半身份就是道士,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杨云用略带自嘲的语气道。

    咸宜公主拍拍手上的尘土,走到花田边,饶有兴致地道:“世上之人,都尽量把自己的能耐往大了说,哪有像你这般贬低自己的?或许你真不懂诗吧。其实我也不喜欢吟诗作对,摇头晃脑,一看就很迂腐……还有张九龄,其实是个老顽固,每次宫廷饮宴时都倚老卖老……”

    以咸宜公主愤愤不平的语气,杨云大概猜到,以往咸宜公主和张九龄共同参加宫廷宴会时,没少吃“苦头”。

    张九龄作为文坛大佬,能创作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般千古名篇,宫廷宴会上各种应制诗创作起来必定也是游刃有余。

    咸宜公主作为皇帝宠爱的女儿,但母亲却是武惠妃,不为正统文官所喜,历史上张九龄为相时,曾当面拒绝武惠妃的拉拢,可见其抵制武惠妃派系的坚决态度,而咸宜公主本身是个没多少才学的小姑娘,宴会上被文坛大佬欺负,也就不足为奇了。

    “公主似乎对名满天下的张丞相并无多少好感。”杨云随口道。

    咸宜公主或许意识到自己抱怨太多,她跟杨云又不是很熟,这话容易传到外面,于是便想解释,谁知话刚出口又变了味。

    “应该说他没风度才对,觉得父皇不该独宠我这个女儿,还老说我母妃跟兄长的坏话,让父皇对母妃多加提防……这样一个喜欢调拨离间之人,哪里有做大事的胸怀?总想以老学究的口吻让我接受教导,真是不知所谓。”

    咸宜公主一提到张九龄,就满腹怨言。

    杨云迅速作出判断,咸宜公主对张九龄的刻板印象,应该是来自于武惠妃的引导,咸宜公主年岁不大,对于世间人情世故认知不够,很容易便被蛊惑。

    杨云心想:“张九龄名垂青史,身为开元名臣,以气节和能力著称,却无法赢得所有人的尊重。”

    咸宜公主最后略带遗憾道:“可惜没法让他出丑,挫一挫他的锐气,别让他总是摆出一副谁欠他钱的表情。”

    杨云笑着问道:“公主认为,如何方式才能让张丞相出丑?”

    “这有些难办……”

    咸宜公主支着头思索,好一会儿都没找到答案,最后用好奇的目光望向杨云,“你现在是我的幕僚,不该由你来出谋划策吗?”

    杨云点了点头,然后闭上眼,摇头晃脑,似乎是在酝酿什么,这让咸宜公主迅速提起了兴趣。

    好像能让张九龄出糗,比做任何事都能让她上心,可等了半天没见杨云开口,于是略微有些着急地问道:“还没对策吗?不过这事儿不急,你可以慢慢想……要不我们找个地方坐下来,你安安静静揣摩?”

    “不用了,其实办法我已经想出来了……公主可以在宫廷宴会上,做一首让张丞相出丑的诗,杀一下他的威风。”杨云道。

    咸宜公主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这是不是太难了点啊……你不知他才华,满朝文武都称赞有加,连父皇都说他才学天下第一等,如果靠作诗让他出丑,那要多高水平的人来作诗?指望刚才那一群人?”

    “我这里有一首诗,或许公主用得上呢?”杨云面带诡异之色。

    咸宜公主的心气提得很高,瞪大眼,眸子里闪动着奇异的光芒,问道:“还说你不会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