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三四章 受挫(第2/3页)  大唐杨国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以张拯之意,杨云已是张家人,可问题是杨云并不是入赘,以后来也是需要避讳的,这不是张家主宅,只能算是暂住之所,所以张拯没把这儿当成家。

    在张拯引领下,二人进到张九龄书房,并不见正主出来,也没见到张国器和张瑜等晚辈,眼下只有张拯一人接待。

    “老令公不知几时回来?”杨云问道。

    “快了,我们坐下来慢慢等候。早前家父向家里传话,说找你来是有一些军务想跟你聊聊,顺带说说你跟小女成婚之事。”

    张拯丝毫也没摆长辈的架子,言语间非常随和。

    杨云觉得很奇怪,朝中军务几时轮到跟我商议了?

    张九龄这算几个意思?

    等了许久,外面传来脚步声,张九龄拖着疲惫的身躯回来,看神色便知其在朝中又遇到什么不顺心之事。

    “父亲,杨公子来了。”

    张拯在张九龄面前,改变了对杨云的称呼。

    杨云上前见礼。

    毕竟之前入宫谢恩时已见过一面,这婚事征得张九龄同意,若眼下张九龄提出悔婚,那就太没品了,不是宰相应该做的事情。

    “坐吧。”

    张九龄进来后,直接在书案后的地席上跪坐下去,然后一抬手对杨云和张拯说道。

    张拯跟着跪坐,杨云一看自己站着不合适,便在旁边的地席上坐下。

    张九龄道:“之前你叔父来过,我这边对你的情况有所了解,你如今虚岁十五,年岁小了些,比起瑜儿还小一岁,若非是陛下赐婚,急于完成婚礼,其实完全可以先定下婚约,过个两年再成婚也不迟。”

    杨云又在琢磨,这话透露了什么意思?

    延期成婚么?

    张拯道:“父亲,您也说了,瑜儿岁数不小,再过两年,杨公子年岁是起来了,可瑜儿年岁就有些大了。”

    这时代,男人成婚一般是十六七,当然也有早的,女孩成婚一般会在及笄前后,早的十二三就已成婚,由于医疗条件太差,人的岁数普遍不高,女孩子稍微成长便有危机意识,希望能早日诞下后代,完全不像后世到十五六岁还是温室里未经风霜的花骨朵。

    “嗯。”

    张九龄语气平和,“眼下婚期已定,你我算是一家人,以后老夫会在朝中多替你说话,有什么事也可私下里商议。”

    杨云起身行礼:“多谢张令公栽培。”

    怎么说张九龄也是一代大儒,又是当朝宰相,人家开诚布公说要提拔他,杨云不能表现得太过冷漠。

    张拯笑道:“父亲之前不说有军务上的事?可是北方边事有了进展?”

    张拯言语轻松,不过杨云看出来了,张九龄好像面临着什么困难的选择。

    果不其然,张九龄神色阴冷,道:“两天前,张守珪领军出征,刚出燕山就中了突厥人的埋伏,折损不少兵将。”

    听闻这话,张拯顿时笑不出来了。

    杨云更是感觉这背后问题很大。

    大唐居然在北方边境吃了败仗,还是在突厥人自顾不暇的时候,很难想象大唐准备如此充分,还能铩羽而归。

    但细想一下,这跟张九龄之前主张谨慎应对北方军务的主张契合,其实边军兵备松懈、轻敌思想严重等问题,张九龄应该早就察觉,所以才会阻止张守珪激进的进兵策略。

    杨云心想:“意思是,高力士和李林甫要担责?”

    张拯不解地问道:“父亲,张帅一向老成持重,怎会出现大的偏差?”

    “怪就怪他用错了人,他的前军中充斥着一些不堪大用的胡人,以胡人领兵对抗胡人,结果轻敌冒进,吃了大败仗,听说统领前军的是一个姓安的胡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