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0章 院士拍片(第1/2页)  穿梭奇幻的科技大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华夏生物蛋白结构领域,有一对闻名遐迩的师徒,施院士与颜院士,都是大犇级别,其中颜院士目前还不是国内院士,而是米利坚外籍院士。

    然而,或许是夏科大与水木大学的学术氛围不同。

    有点互相别矛头。

    杜恪并不是很欣赏施院士与颜院士的科研方式,也就是所谓的大科学理念,认为国家就应该大规模投资生物大科学,然而最后却是花高价买来大批冷冻电镜,去测量蛋白晶体结构。

    当然不是说不能做,这些基础工作总要有人做,但做的同时不能只做解析、测量,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做出可以应用的东西,譬如指导药物设计。

    而不是埋头就在那解析蛋白结构,snc论文一篇又一篇发表,花高价研究结构,结果给全世界做嫁衣,给罗米等生物强国的生物研究做嫁衣,然后别人以此开发出药物,又要回过头来华夏收取高昂的专利费。

    说白了就是不愿意跳出自己的舒服领域,不愿意做一些有难度的事情。

    用冷冻电镜解析结构这个熟练,又能狂刷论文,还费那劲去指导药物设计干嘛。

    杜恪记得之前看过一篇文章,采访颜院士的,讲她做的一个晶体结构,别人比她早两周做出来,她有多难受。当时杜恪就觉得一点意思没有,如果一项工作早两周、晚两周都能做出来,那么它的原创性到底有没有?这种工作又注册不了专利,那么国家投资这么大,到底为何?

    就是为了多刷几篇snc吗?

    就是为了争一个国际排名吗,争一个我一年多少snc论文?

    杜恪还是科员领域新人时,也天天把snc挂在嘴边,发表一篇p.r.b都要在朋友圈炫耀一下,但是上升到现在的高度,他不是必要或者无聊,连论文都不愿意发表了。

    还是要做一些原创性的科学研究。

    而不是包身工式的科研。

    当然,你也不能说施院士、颜院士的工作不重要,反而这很重要,真的是利在全人类,人类只有掌握了这些蛋白结构才能据此制作出对应的药物。但这就跟一个人发明了放大镜,然后其他人利用放大镜观察各种小虫子一样,你不能说观察小虫子不重要,但杜恪更欣赏发明放大镜的人。

    同理,冷冻电镜的发明者获得了诺奖。

    而施院士、颜院士的工作,大概率不会获奖,因为他们只是冷冻电镜的受益者。

    不过能在全球这么多科学家中,获得现在的成绩,施院士、颜院士的水平放在那里,绝对不是瞎吹嘘出来的。故此杜恪特意吩咐过,希望能将施院士招聘过来,一同参与辅助医学院的建立。

    但施院士要把理念也带过来,这就不是杜恪能接受的。

    实际上国内持有杜恪这样观点的院士不少,首都大学的欧阳院士,就在一次采访中尖锐指出:“国内合成生物学的路,一开始就走偏了……一部分不理解合成生物学的人占了合成生物学的资源,所以我对华夏的合成生物学是担忧的。”

    没有指名道姓,但说的是谁大家都清楚。

    要理解成学阀之间的倾轧,貌似也可以。

    总而言之科学家也不一定都是互相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科研方向与道路,杜恪自然有自己的科学理念,他费心筹备的辅助医学院与辅助医学国家实验室,必须在自己的理念下运转。

    ……

    时间很快就要进入7月份。

    天气渐渐炎热,杜恪也多了一份新的工作,那就是拍片子。

    “杜院士,可以开始了。”导演在一旁提醒。

    杜恪点点头,在镜头前正襟危坐:“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杜恪,夏科大辅助医学院院长、辅助医学国家实验室主任,很快同学们就要填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