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九七章 反驳(第2/3页)  南宋大相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这种妄议朝廷大政,自以为是,胡言乱语之人。”万俟卨沉声说道。

    史浩皱眉道:“我不知道这篇中兴论中哪里有万俟大人所言的那么严重。我出此题,不就是要让举子们畅所欲言,提供治国方略的么?万俟大人说的话我可真是有些不明白。”

    “畅所欲言也得有分寸,这名学子的文章是对朝廷对皇上的攻击,是否定朝廷既定的政策,难道你没看出来么?”汤思退大声道。

    史浩冷笑道:“汤大人说的这么严重,我怎么却没看出来?是本官才疏学浅了么?”

    万俟卨冷声道:“史大人,我们可不是在开玩笑。你看了这篇文章了么?你瞧瞧这一段:‘自古夷狄之强,未有四五十年而无变者,稽之天时,揆之人事,当不远矣。不于此时早为之图,纵有他变,何以乘之。万一虏人惩创,更立令主;不然豪杰并起,业归他姓,则南北之患方始。又况南渡已久,中原父老日以殂谢,生长于戎,岂知有我!’。这段话什么意思?这不是要朝廷改变和议之策,主张收复北地么?拿北地的老百姓来说事,说他们若是被金人统治的时间长了,便忘了是我大宋之人了,那这种话来污蔑和议之策,这不是攻击是什么?”

    史浩大笑道:“他说的难道不是实情么?主张尽快收复失地难道不对么?和议是和议,但和金人和议是否意味着便不存收复之望?你拿这话去问皇上,问问皇上心里怎么想的?朝廷和议难道不是无可奈何之举么?和议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不是稳定社稷,发展国力,以待将来实力足够时反攻收复失地么?难道仅仅是为了偏安东南?置半壁沦丧山河于不顾,置北地沦陷的我大宋百姓于不顾么?这话你若敢说出来,我便同意你的说法。”

    万俟卨瞪着史浩不说话,他当然不能说出这样露骨的话来。就算是秦相也不敢这么说。秦相提出和议之策也是说要保住东南社稷,发展实力他日以图。谁敢公开说放弃北地,那岂不是要成为千古罪人。

    “那这一段呢?‘今陛下慨念国家之耻,励复仇之志,夙夜为谋,相时伺隙。而群臣邈焉不知所急,毛举细事以乱大谋,甚者侥幸苟且,习以成风。陛下数降诏以切责之,厉天威以临之,而养安如故,无趋事赴功之念,复仇报耻之心。岂群臣乐于负陛下哉?特玩故习常,势流于此,而不自知也。’。我问你,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这不是攻击朝廷官员么?一个小小的举子,谁给他的胆量攻击朝臣?说什么‘群臣邈焉不知所急,毛举细事以乱大谋,甚者侥幸苟且,习以成风。’。好大的口气。朝廷上下官员,你我这样的人在他口中都成了废物了。这不是血口喷人,随意攻讦是什么?这种人若是入仕了,岂非要四处咬人,胡乱搞事?”汤思退指着另一段文章的内容叫道。

    史浩皱眉道:“汤大人,咱们虽是朝廷官员,但也不是别人批评不得的人。为官者若无容人之量,那还怎么做事?就算是秦相,不也那么多人对他不满么?背地里骂他的还少么?我觉得秦相做的便很好,他可从来不为这些事动怒。这便是度量和涵养。咱们又不是老虎,难道屁股摸不得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再说了,二位大人也许没有他说的那般不堪,但又怎保证其他官员不是如他所言的那般?这些话难道也是黜退他的理由么?那文章还怎么写。”

    汤思退张口结舌,一时不知如何反驳。

    “可是这厮还挑拨了皇上和朝廷官员之间的关系,光是这一点便是居心叵测,不可饶恕。”万俟卨沉声喝道。

    史浩道:“万俟大人莫非说的是这一段?”

    史浩指着一段文字读了出来:“澶渊之役,自寇准而下,均欲追战,章圣皇帝独恻然许和。及其议岁币也,章圣不欲深较,而准戒曹利用以不得过三十万。天圣初,契丹借兵伐高丽,明肃太后微许其使,吕夷简坚以为不可而塞之。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