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1章 蠹官与狗男女总是成对出现(第2/4页)  大宋清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些飞语,以为因了朱太妃撺掇得,官家对端王,也要像对那孟氏一般,晾去犄角旮旯里了,故而舍不得花本钱?”

    蔡攸闻言,赶紧道:“嗨哟,我的好阿姊,放着你这般内廷帝师的话不信,阿父和我难道会去信那些和福宁殿、隆佑殿八竿子打不着的人?”

    他上前几步,凑着张尚仪的肩头,低语道:“自白露后,官家心疾、腹泻齐发。向太后说服官家,在元日朝会里给翰林院图画局和端王加一场戏。这两桩事,阿姊告诉小弟我的当日,我就回府禀报父亲了。”

    张尚仪道:“元日朝会,司天监跪奏祥瑞、户部跪奏各路贡物、礼部奏蕃邦贡物,乃祖制,向太后那般素来谨慎的作派,此番却盯着官家,要端王在礼部尚书后,进献翰林院的江山锦绣图,你说,是什么意思?”

    蔡攸捣头如蒜,一叠声地“明白”,又诡笑道:“那,章惇不得气坏了?”

    张尚仪唇角现出不屑:“章相公如何,不晓得,我只知道,朱太妃和刘贵妃,气得在各自的阁子里寻底下人的晦气。特别是刘贵妃那个蠢女人,对孟皇后自请去瑶华宫清修表现得过于得意忘形也就罢了,眼下又急着央求官家快些立小皇子为太子。她难道忘了,朱太妃除了官家,可还有个亲儿子赵似呢。朱刘二人分别有亲生的儿子,又在后宫反目,向太后更铁了心站到端王这边。”

    蔡攸听张尚仪将拿轻佻小王爷赵佶说得,简直好像已经准备穿上龙袍一般,自是又搜肠刮肚倒了一通“尚仪堪比女诸葛”之类的马屁,并信誓旦旦,定在年前将戴嵩和韩干的画,送到赵佶府上。

    末了,蔡攸想起今日除了给眼前这位玉面阎罗纳贡,还有些事要说与她知。

    “尚仪,小的从阿父在开封府的旧僚处得知,那个姓姚的小贱人,将朝廷给她免的秋税和商税,都给了开封县造学堂。小贱人有个同伙,原本是章惇名下正店的护院,如今竟与京城饭食行行首的儿子,合力办了个螯虾行,专门从开封县的官田里收虾。此事定能为开封县知县和县丞的考功添上个彩儿。知县是章惇的人,那县丞呢,小弟也去打听了,是孟氏的表姊夫。”

    张玉妍笑了:“小贱人好能耐,怪不得不肯给官家做妾。对了,今日我出宫,就去给你妹子做媒去,也是该让四郎晓得,良禽择木而栖,我呀,更看好你们蔡家。”

    ……

    “海蛎子?这是,活的?”

    城北茅庐中,曾纬看到张玉妍端上来的食盘,眯眼问道。

    像他这样的开封贵家子弟,最讲求吃时鲜菜。冬末的梅花馉饳,初春的细笋和嫩韭,春深的鲥鱼和鼋鱼,小暑的白鳝和抱籽虾,早秋的菱角和鸡头米,仲秋的菊花蟹酿橙。

    而这个近冬时节,壮实肥腴的贝类,口感自是极佳。

    只是,城中寻常的正店里,吃到湖河所产的新鲜蛤蜊,纯属小菜一碟。登州一带过来的海蛎子,却吃不到活开的。

    去皮留肉、用冰匣船运了来,已须遇仙楼、樊楼这般大店才能办到了。运到后,若一二日不能售罄,店家只得将去岁腊月就存埋妥当的雪水取出,加上盐、酒、皂荚,投入海蛎子做成酒腌货继续卖,称为“腊水酒浸软蛎子”。

    但此刻,摆在曾纬面前的海蛎子,显然是刚刚撬开,扑鼻而来一股清新的海水味。

    张玉妍道:“这是登州刚进献到宫里的,一路换马车,车内两人守着一筐,不停往冰上浇海水,所以与海边现采的无甚分别。向太后赏了我一箩。水中鲜物,生食蘸萝卜醋齑的烹饪法,最佳,故而今日正好做给你尝尝。”

    她一边婉婉道来,一边用银箸挑了几勺研磨得极细的萝卜泥,在越州浅红醋里拌匀了,递到曾纬跟前。

    曾纬捻了颗海蛎子,嘬着嘴唇,先吸一舌头混合着牡蛎肉汁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