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6章 又是崖山(第2/3页)  宋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门,正进行着一场小型的歼灭战。

    交战双方,是元朝驻守在新会的南人降军和一小股旧宋叛臣。

    崖山岛上,昔日旧宋的皇宫行在已经被张弘范付之一炬。即使在对岸,也依稀可见焦黑破败。

    此时,几百个衣甲不全的旧宋义民端着各式兵刃,苦守在崖山岛对面的大陆岸边。

    海面上,新会水军的几艘小舰成合围之势堵死了去路,向岸上孤军倾泻着砲石箭矢。

    而不远处的南屏山上,成百上千的百姓立于高处,神情木讷地看着两军交仗,好像与他们并无关联。

    宋军......

    元军......

    百姓......

    没有一个元人,皆是汉民!

    ......

    旧宋这方,领军之人名叫杨亮节,来头甚大,乃是流亡宋廷杨太后的亲弟,国舅之尊。

    本来,自临安城破之后,便与陆秀夫等人一同支撑小朝廷左右。

    可惜天意弄人,小朝廷逃至泉洲之时,遇泉洲市舶司回回人蒲昌寿叛乱,欲勤宋皇献与元人。

    在交战之时,杨亮节与大队冲散,至此漂泊。

    后来,听说宋廷聚于崖山,杨亮节便赶紧带着两个儿子,收拢沿海义军,前去投效。

    可刚在半路,又传来宋廷借璐王之勇突围,转战琼州的消息。

    没办法,又携子赴琼州汇合,却还是晚了一步。

    等他到的时候,十几万军民已然弃宋而走,远遁海外了。

    此时的杨亮节立于中军,迎着元人的砲石箭石,已无悲喜.。

    是的,生死之事,他已经不在乎了。

    大宋完了,官家跑了,还要他这个国舅有何用?

    可惜,至此杨亮节也想不通,怎么就跑了呢?就这么丢下祖宗基业不要了?

    回转身形,看向身后的两个孩童。

    那是他的两个儿子,长子世昌刚满十四,次子世隆也不过十一岁。

    此时,尚未晓事的杨世隆眨巴着大眼睛看着父亲,“爹爹,小心些!”

    倒是杨世昌像个小大人一般,紧紧地把弟弟护在怀里,眼神之中满是坚定地看着父亲。

    见此情形,杨亮节心中生出一丝波澜,隐隐作痛。

    终于,自怀中掏出一小袋碎银,交给长子道:“走吧,带你二弟走!去佛潭寻你三弟养家,将来小心做人,传我家风!”

    杨亮节还有一个小儿子只有九岁,在逃亡途中染病,只得寄养于佛潭好心农家。

    没办法,身于乱世,国之不存,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十四岁的杨世昌听罢,心有不舍,但知父亲心意,只得重重点头,“孩儿记下了。”

    说完,强拉二弟,一步一回头地默然离去。

    “世昌!”

    未及走远,却是杨亮节叫住二子。

    “孩儿在呢,父亲还有何吩咐?”

    只闻李亮节咬牙最后看二子一眼,低吼出声:

    “还有一样,给爹记住,我杨家之后,永世不得降元!”

    世昌、世隆怔了怔,回身跪倒,“谨记父命!”

    ......

    ,

    ——————————

    感谢“书友20170305214516450”的盟主打赏,晚上有加更,以示感激。

    再说几句题外话。

    南宋末年,大伙儿只记得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都知者甚少,更不要说苏刘义、杨镇之流。

    至于江氏三古十二斋、什么杨亮节、张珏等等等等,数也数不清的血泪男儿,知道的就更少了。

    网文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