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8章 蛟龙出海,大宋归来(二合一)(第2/3页)  宋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五年的时光,大宋砍光了几十万亩的原始森林,掏空了奇布查领地的两座铜山,光是海岸沿线的造船厂就有十几座。

    延伸到南美太平洋沿岸近千里的金矿、银矿、铜矿、硝石矿等,不下几十座。

    到处都有宋人的身影,到处都是宋人满载的海船。

    而他们不知道,创造这一奇迹的,只是十几万宋人。

    他们之中,不但男人要一个当两个用,连老人和妇女都要当男人来使换,没日没夜地劳作。

    在印第安人眼里,这些来自祖地的同族,简直就是拼命三郎。

    那些帮助大宋搞建设的佣工印第安人,每天要工作四五个时辰,已经是很繁重的劳动。

    可身为雇主的宋人却比他们还要拼,每天至少六七个时辰,就好像是永远也不知道累的机器一般。

    每每有人问他们,你们是这里最智慧的一群人,最富有的一群人,也是最多享受方法的一群人,可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呢?

    而宋人说也每每都是那么一句轻飘飘的——因为想回家呀!

    ......

    ————————

    其实,在赵维离开巴拿马返回中原的第二年,新式飞剪船就已经下水了。

    这种新式快船比旧式船吃水更深,更细长,也更坚固。

    宽度只有5丈,不到原来福船的一半。但是,长度却足有30余丈,近百米。

    甲板上可放置五桅硬帆,结合三角软帆,不但可以在全风向的环境下航行,而且航速极快。

    弱风时,每个时辰可达20里的速度。而风力适当,满帆全速的情况下,更翻倍。

    如果按照理想航速来计算的话,横渡太平洋只需要不到一个月。有人形容这种新船,就像在海面上飞行一般。

    虽然细长的船身牺牲了船上的空间,使得载重还不如传统福船,但绝对是横渡大洋的利器。

    而也是这个时候,美洲大宋在付出近百艘海船、数千名水手的的代价之下,终于在无数次的冒险之中,寻找到了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做为渡洋中继点。

    那是一片美丽的群岛,岛上生活着淳朴善良的印第安土著,盛情地款待了海外来客。

    他们当地土人管这里叫——火奴鲁鲁,也就是后世的夏威夷群岛。

    于是,宋人在夏威夷群岛的最南端,也就是后世的夏威夷岛,建立了哨站和补给点。

    至此,大洋中心补给点和飞剪船的问世,使得大宋离横渡太平洋又迈进了一大步,几乎是马上就能见到家乡的海岸线了。

    而此时,离赵维离开美洲,仅仅过去了不到一年。

    不出意外,可能海娃从日本回去的船队还没到巴拿马,而从巴拿马回到大宋的探险船已经在安南靠岸了。

    只不过,运气并没有永远眷顾大宋。他们不知道,从夏威夷到东亚的这段距离才最凶险的。

    从这里,如果向西直行,或者向西北方向斜插,就可以撞到中原的东南沿海地区或者日本。

    但是,这一路都是逆风,而且正好受夏季热带风暴的影像,天气恶劣。

    而大宋的远洋牵星术一但在风暴中迷航,那基本就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所以,大宋探险船选择向夏威夷西南方向前进。由于北赤道暖流的缘故,无论风向和洋流都是向西飘的,减小了迷航的风险。

    可是,他们不知道,越靠近赤道,越是危险。一个不小心就撞进无风带,成为飘荡在赤道之中毫无动力的死船。

    飞剪船再快也是帆船,没有风就没有动力,只能随波逐流。

    也正是无风带的难题,整整耽误了美洲大宋两年的回家之期。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