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太守李福(第2/3页)  东晋小军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说,此时是夏收时节,白使唤人容易惹是非。”

    李福想了想,问道:“贤侄能拿什么做补偿?”李福再不济,手下还有一些随军的兵户家属,此时听刘义之愿意给出补偿,难免有些心动。

    “白糖、白酒、丝帛和铜钱。”出征之前,刘义之料到河南地方,市场崩坏,铜钱可能没什么用处,便多带了些稀缺的货物。

    李福拍了怕额头,道:“我倒忘了白酒就是你家酿得了。有这些东西,我便能尽力帮你筹措人手了。不过,颖川的役夫只能给你送到襄城县,剩下的路,就要靠贤侄和襄城太守刘道则协商了。他和你同族,想必也愿意伸手相助。”

    刘波,字道则,乃是彭城丛亭里人。他的祖父刘隗,乃是晋元帝司马睿的心腹,王敦之乱后,刘隗北逃后赵。刘波的父亲刘绥,官至驸马都尉、奉朝请,也随父亲到后赵;刘波年轻时,为后赵冠军将军王洽的参军,在石虎死后与王洽一同归晋,被穆帝任命为襄城太守。

    刘义之摇了摇头,对李福道:“老将军,一客不烦二主,夏收之后,这些人也并不繁忙,末将这里不会亏待了这些民夫的,还请老将军从中斡旋,末将感激不尽!”

    且不说刘义之与刘波虽是同族,却一直未曾见过面,没什么交情。即便刘波肯予配合,中途换人也难免耽误工夫,刘义之自然是不愿意的。李福不知道刘义之能否真的付钱,也不敢打下保票,便只是说尽力操办,没给个准话。刘义之无奈,只得罢了。

    “看来幕僚还是必须的,否则这么些破事,累死个人!”刘义之暗暗想着。

    商讨完毕,刘义之进入李福的军营。李福看着刘义之手下骑兵队军容齐整,动静一致,叹道:“怪不得贤侄敢主动请缨到洛阳去,看来确实是有本钱的!你这队骑兵,看着彪悍无比,装备又精良,当得上精兵的称呼!”

    刘义之摇了摇头,谦逊地道:“装备再精良,不上战场摔打,都谈不上精兵!哪比得上老将军麾下的虎贲,都是百战余生的战士,看着就杀气腾腾呢!”

    李福暗道:“这小子年龄不大,为人却不张狂,不知道手下的武艺如何。听说刘家这两年很有些产业,光从这小子麾下的骑兵就能看出来,我现在不防跟他结交一番。若是他能在洛阳能立住脚,彼此也能有个照应,说不得将来还能为子孙带一份前程!”

    “你也不用过于谦逊。似这样的骑兵,你麾下还有多少?”

    刘义之拱手道:“不瞒老将军,末将麾下一共有六百骑兵。”这些骑兵就在岸上,一路护卫着船队,即使刘义之不说,李福也能查清楚,这时候自然不宜有所隐瞒。

    李福瞪大了眼睛,道:“你麾下不过一千二百人,竟然半数是骑兵?这真是……”他说了半天,也想不出“真是”什么。

    刘义之解释道:“这些年末将随叔父在淮南经营多年,全部掏空,这才置办起这样一只队伍。若不是这支骑兵,原也不用带这么多的辎重。”

    此时是初夏,青草到处都是,单独饲养马并不难,但是马匹长途跋涉,又要作战,则必须准备精料才行。一个骑兵所需的辎重,往往是步卒的数倍,原因就在此。

    李福摇了摇头,心里暗暗吃惊。

    刘义之手一挥,李原亲自捧上来一个包裹,后面自有士卒拎过来两小坛桃花仙。

    刘义之接过来,打开了包袱:“这是我军中一套骑兵的铠甲和骑兵刀,送给老将军!”

    从刘义之等人一进门,李福便不断地打量这些人的装备,满脸的艳慕之色。刘义之知道这些装备使用了特殊的钢材和特殊的工艺,绝非普通匠师能够打造出来的,所以也不怕他仿制。再者这些军将手里没什么钱,即便是有钱,也不会像他一样舍得拿出这么多钱来装备士卒。

    “哎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