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八章中兴之策(第2/5页)  鬼谷神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摒弃常规任用异性异国贤才,以民生为重,广开国门,新修水利,保障民生。

    北方战乱,诸多流离百姓、奴隶知道吴王胸怀,都纷至归附,而吴王并不忌讳,也摒弃地域之别,反而提供良田房舍,接纳异国流民,充实吴国百姓。

    如此一来,吴国也成为列国之中安居稳定之所,一时之间,不论是世家贵族,贤才良将都纷纷投奔。

    而吴王用人以贤,以信为重,先后重用楚国伍子胥、齐国孙武、楚国伯否,并纳贤纳谏,用人不疑,放手而为,让这睦贤才之人,在吴国大发异彩,建功立业。

    吴国在阖闾当吴王这些年的带领之下,已是真正的民富国强,从落后北方列国到在列国之中称霸,也只是几十年的光景,这是众所周知之事。

    吴都也成为列国之中最为兴旺的国都,在其附近,村落密集,良田广播,人丁兴旺,南来北往的商旅川流不息,给吴都带来生机与商机。

    这是吴国兴盛最主要之因。

    而反观楚国,战乱一时,祸害灵敏十年,土地荒芜,人丁稀薄,村落更是难见兴盛。

    皆因世族权贵把持人源,非奴即仆,自由百姓少之又少。

    若遇战祸,抽丁征伍皆得世族权贵同意,一旦战败,楚国广博地域却大部分荒芜,人丁流离,再战之时,兵甲无源,受制于世族权贵,无力保家卫国,这是楚国首疾,必须痛改。”

    王禅首先从人员上说起,就是要让楚国拓荒增丁,这样才能真正的增强国力。

    “先生所言甚是,当年李相国也提过,广开国门,引贤增民,可却难与实施。”

    “王上,楚地良田肥沃万里,只需以国之名,拓荒增地,再减免赋税,为流离百姓提供安居之所,想来不怕无人愿意来楚,甚至于一些远离楚地的楚人,也会回到楚国。

    其二,实施新户制度,强制世家权贵每年解除适合的农奴成为自由百姓,分田自立,这样可以间接为王上争得百姓支持,日后也减少对世族权贵的依靠。”

    王禅首先提出广开国门,以利诱民,以安居稳民,扩充楚国人丁,这是十分现实的策略。

    “先生之法本王十分赞同,可楚国权贵世袭历代久远,此策说来容易,却不易得到世族权贵支持,引流在外好办,可内部之忧却难解决。”

    楚王说得是实话,楚王此时实力单薄,若想正面对抗世族权贵,怕有如登天。

    “王上,楚国赋税以封地为主征,各地不一,只要王上颁布新税之法,区别对待,想来权贵世族也不得不认同。

    对于新增自由百姓,以田征税,鼓励新垦荒地以抵扣减税之法。

    对于世族权贵,不以封地征税,而是以人丁征税,世族大户,人丁家奴甚多,税赋自然会加重,可若是解除部分农奴之身,改为租种交租之法,那么这些自由之民,自然自己成为交赋主体,而且他们会积极垦荒,不仅增加了国库收入,而且还增加了兵源。

    相对于世族来说,并不减其收成,却间接减少了赋税。

    对于新增的自由农户来说,收成越多,拓荒越多,自己所得就越多,赋税反而越少。

    如此之法,若用十年之后,楚国国必强,而民必富也。”

    楚王一听,颜面现喜,他虽然还不完全明白王禅的大意,可知道这种办法该是十分有效的。

    世族权贵的利益并没有损失,而自由百姓增多,那么兵源也多了,国之赋税之源也多了。

    反之楚国受权贵之制也削弱了,而楚王的话语之权也增重了,这一样一来,正是一顺则百顺。

    “先生之策实在匪夷所思,让本王大开眼界。”

    “不过此策尚不急,待微臣与叶公还有申老大夫商议之后,就先由叶城实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