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3章 李逵家的新房(第2/3页)  大宋铁甲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巨大摩天轮类似的水车,依靠水利驱动提水,不过柴家庄的这河流明显的偏小了点,估计都带不动。

    柴林说:“那么大一架水车需要水流比较湍急的才行,咱们就不考虑了。使用锅驼机带动水泵抽到水渠里,老梁尽快安排修建水渠。至于抽水的事情我来解决。”

    老梁说:“好的,没问题,我来督造,用不了多少人工。我打算水渠用木料直接做水渠,做好了直接架起到立柱上,水渠里的水到达两侧最高点的时候,流下来进入地面水渠里,这才开始浇地。”

    “好,那你弄,有什么问题随时找我。”柴林说。

    北宋时期各种水车技术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数十种木制水车、龙骨车,有依靠人力的、畜力的、水力的。一般的土地还是能得到灌溉的,但是遇到地势不平坦或者河道比较深就不好办了。柴林制造的锅驼机有效解决了这一灌溉问题,能让粮食大大增产。

    柴林问老梁,说:“制造各种水车卖怎么样,咱们木工坊的工具先进,流程化生产,感觉好像不错。”

    老梁说:“做生意我不懂,不过种地最离不开的就是水了,这几年北方不是旱就是涝。尤其是春旱年年有,咱们的手压井不是卖的挺好。如果说价格高的还是大水车赚钱,两三丈高的水车一台就得几十上百两银子,一般的木匠也做不了,庄主可以做大水车销售。”

    柴林深以为然,当即通知木工坊生产大水车,大水车是农耕时代水力机械的杰出代表,它使用水流自身的力量驱动,源源不断的把水流入水渠里,进入到千家万户的农田里。

    再说上千里外的沂水县百丈村,李逵在家过了史上最舒坦的一个年,家里要吃有吃,要喝有喝。

    正月初六,放过鞭炮,自己和老娘住的三间泥胚草房就被推倒了。十几名前后院的邻居开始清理地基,重新用青石修建地基,普通的房舍地基都很浅,建起来也比较快,基本两天就搞定了。

    李达是大师傅级别的,负责指挥。李逵身强体壮,不过这活还真不会干,也就是做个小工。李逵娘负责烧水做饭,给建房子的人准备吃喝。

    李达媳妇就更忙了,每天天一亮就拿着锄头去地里了,在田边地头寻找野生金银花树小苗子,先用剪刀修剪,然后用锄头挖出来。

    一天忙到晚也就能挖百十棵苗子,小苗不大,也就是手指粗细,根系发达,种上当年就能开花。不过好在一亩金银花用不了多少苗子,五百来棵就足够了。

    傍晚时候,李达媳妇回来,说:“连挖了三天了,才弄了不到三百棵,才种了半亩多地。”

    李达说:“你也不用着急,先种两亩实验一下,合适的话咱们再大面积种。”

    北宋时期金银花作为药材已经大量使用,但是多半还是采摘山上自然生长的为主,产量低,还麻烦。

    李达媳妇说:“看着漫山遍野都是,但是真正挖起来太难了,都在乱石缝隙里,一天到晚挖不了百十棵。”

    李达想想了,说:“我感觉好像漏掉了啥,你稍等,我拿那天记录的本子看看。”

    李达翻出自己的本子来,一拍脑袋,恍然大悟,道:“柴大官人说了,金银花可以插条育苗,修剪一拃长的枝条,把地整理好,插条,保持土地湿润,二十天左右就可以生根。”

    李逵在旁边插话说:“哥,感觉你都魔怔了,什么都是柴大官人说,柴大官人说,这柴大官人真有这么神?俺铁牛不信一根枝条插土地里就长根?”

    李达说:“铁牛,你要有良心,柴大官人给了咱上百两银子,就为了骗咱们吗?”

    “俺不是那个意思,就是好奇,不信枝条能长成树苗。”铁牛说。

    李达说:“我想起来了,柴大官人走的第二天,我就在花盆里插了几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