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三章:东西两府(第2/3页)  抚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也是无法未卜先知的。替自己大哥文章润润色,让官家看起来更舒服一些,也是一番敬意。”    看着下首东西两府之长互怼,一脸的谁看谁都不乐意的模样,赵琐却是毫不在意,这不就是他想要的结果吗?    真要是东西两府一团和气,军政两处尊长宛如一家人了,那他这个官家,只怕就只有坐蜡了。    “两位卿家不必争论了。”赵琐笑吟吟地道:“萧禹倒也是好福气,两个儿子,一文一武,大的这个倒也不必说了,已经算是功成名就了。小的这个,外间不也是传言说举人试进士试也是稳稳当当的吗?朕倒是看了那孩子的文章,倒的确是很不错的。到时候他真要能上得殿来,走到了朕的面前,朕便点他一个三甲又有何妨?”    罗素心中一跳。    今年以来,官家对萧氏一家,可谓是简在帝心啊。    先是萧禹上位,接着便是萧定入朝述职,升官那是必然的,现在官家居然说出这种话来。    “官家,此事不妥!”他站了起来,抱拳道:“即便那萧家二郎能上得文德殿,但终需再过上一关,如果确实才能出众,官家点他为三甲甚至是状元也无妨,如果不是而官家强行点之,则对其他人何其不公也?而且三甲的卷子可是要公之于众的,到时候才不符实,不免也让萧公被人指摘!”    被罗素一顿指责,赵琐不由苦笑:“相公言重了,朕也不过是一句戏言而已。”    “官家可是金口玉言,万万不可随言许诺!”罗素板着脸孔道。    一边的陈规看不下去了,道:“介山,何需如此,今日此屋之中,除去你,我,也就只有克明了,难不成还会把官家的话传出去不成?我们不说,哪个知道?”    陈规所说的克明,便是如今的上四军都指挥使的张超张克明了。    听了陈规的话,张超微微点头。作为一名武将,作为皇帝最为心腹之人,对于罗素罗相公对官家如此指摘,自然是心中不愤的。    其实屋里还有两个太监以及数名宫女,不过在陈规眼中,他们自然也是算不得什么人的。    罗素躬身向赵琐行了一礼,道了自己一个不是。心中却是暗喜,他要的,就是陈规这句话。有了这句话打底儿,官家今日所说的这话,也就到此为止了。    现在官家对萧家似乎是厚爱异常,这是一种政治态度,代表着官家对接下来朝廷大政方针的走向的一种趋向,他当然不能任由其发展下去。    与陈规的政治态度不一样,作为东府之长的罗素,是坚决反对与北辽开战的。    他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巅峰,只想在东府首辅的这个位置之上,平平安安地一直做到退休。伐辽这样的事情,于他有什么好处?    朝廷真要决心北伐,那只怕就要从现在起就开始准备,但这个准备时间有多长?以罗素对大宋家底儿的了解,至少要五到十年才能做到心中有底。    也就是说,作为大宋的执政首脑,在五到十年之中,他将要面临着无数的麻烦,侵犯到无数人的利益来为这个大政方针服务,更是不知要得罪多少人?    而他呢,能得到什么?    五到十年之后,自己已快七十了,身体再好,也得退休致仕了,要是还恋栈不去,士林清议会喷死自己。    难不成自己辛苦十年,树敌无数,最终却是为了别人做嫁衣裳吗?    北伐失败了,别人会指摘自己没有做好准备。    北伐成功了,一个致仕的前相公,能有多大功劳?    陈景圣为什么热衷于此?    不过是指望着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得罪了太多的人在东府之长这个位置之上做不下去,他好取代之罢了。    如果自己当真被迫离职,能顺理成章地坐上东府之首位置的,还真就只有这个陈景圣了。    以为他这点小心思自己看不清楚?    东西两府两位相公的目光对撞在一起,双方脸上看起来都笑意盈盈,但暗底里火光四溅,却是只有当事人自己心中清楚了。    赵琐心中却是有些扫兴,他倒是真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