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六十六章 (三十五)(第2/3页)  盛唐风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兄弟一般,比起徐乐在晋阳那些袍泽更为亲近。也多亏有他以及沈光相助,韩约、步离等人的伤才得以迅速痊愈。不得不承认,宇文承基并非一无可取之人。如果他的心性真的歹毒,在韩家兄弟落入其掌握之后,完全可以用各种卑鄙手段,让两人变成残废,哪怕保住性命也不能再上

    阵厮杀。于武人而言,这种惩罚和死了也没多少区别。可是承基不但没有对他们下毒手,甚至没有用多少刑罚。固然抽了他们鞭子,让他们身体受了些损伤,乃至看上去颇有凄惨。但是徐乐看得出来,这些伤无非看上去吓人,实际对身体的损害不大,只要有上好的伤药加上妥善的处置,用不了多久就会恢复如初。承基和徐乐一样,都是顶尖武将,知道如何伤人也知道如何保人,用这种方法

    动刑不问可知就是为了掩人耳目。既可以交待得下去,又不至于真伤损了两人身体。这份人情从头到尾承基都没有提及,可是徐乐并非愚人自然可以看得出来。好友无恙,又结交了沈光、来整这么两个好朋友,不管怎么看,都是天大的好消息。杨广一反常态,没让沈光留在自己身边随侍,反倒是让他每日陪徐乐等人在一起。知己好友在旁,又有美酒好肉享用,当此乱世而言,这简直是仙人才有的日子。哪怕是大隋国力鼎盛之时,各国进京拜见天子的使节,也没有这等好招待。可是对徐乐而言

    ,这等生活并非是他想要的,而且这种表面安逸的背后,同样藏着蹊跷。且不提大丈夫生于乱世之中,理当靠一身武艺为万民博取太平。饱食终日醇酒佳肴这种无能废人的生活非好汉当为。就说眼下这等日子,表面看去自然是别人梦寐以求的

    好事,可是徐乐分明能感受到,这表面平静的背后必然藏有玄机。江都城看上去一切如常,仿佛那一晚的厮杀并未引起什么波动,朝中文武众卿甚至表现得不知道这件事的存在。可是徐乐很清楚,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那些官员手眼通天,对于关系到自己的事更不会有半点怠慢,怎么可能对那场争斗不闻不问?之所以装聋作哑,无非是为了不引起别人注意更避免让皇帝猜疑,实则对整件事以及自己

    这个人都格外重视。这其中又包含了多少鬼祟心思,就更是一言难尽。除了来整、沈光以外,已经有几位军将前来寻自己饮酒。表面看来这些人和来整一样,都是仰慕自己一身武艺胆量,想要和自己交朋友。但徐乐并非蠢人,一眼就能看出

    来,这些人的想法没那么简单。这几个军将所属的营伍不同,性情也有分别,但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全都是关中人士。身为关中军汉子弟,却和来整这个江淮骁果首领一起来看自己,这本来就透着古怪。交谈的话语里,又拐弯抹角打探长安情形,其用心便昭然若揭。朝中上层文武有自己的心思,江淮官员对徐乐态度友善,宇文化及为首的关陇重臣反倒带头对徐乐加害。下面普通军汉没有那么多心思算计,想法也简单得多。他们在意的还是自己在家乡的

    田产、家人,以及关中如今到底是个什么情形,又是否容得下自己这些人。自汉末至南北朝,天下干戈不断民不聊生,然则即便如此也未能改变百姓安土重迁的习惯。就像徐家闾,虽然是阿爷一手创立起来的村庄,百姓也没几个土生土长的当地人,都是从四方流亡而来。可是当百姓在此安家立业耕种收获之后,就从心里把徐家闾当成家园。不管王仁恭如何逼迫盘剥,都不愿迁移逃亡。苦寒边地的百姓尚且如此

    ,关中子弟就更不必说。杨广以天下豪杰充骁果,其中关中人占了大半。他们中大多数人不是亲眷族人仍旧留在关中,就是田产地业在那里。哪怕杨广赏赐丰厚甚至允许他们任意胡为,可是族人

    田产依旧是他们无从割舍的血脉,怎么也不可能随意丢弃。再者说来,这些军汉也思念着家乡风物。随着在江南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