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五章 出路(续)(第2/3页)  逆水行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明显的例子是日食,一旦发生日食,往轻了说是朝廷的某个政策不好,导致天象有变,往重了说,是朝中出了奸佞,以至于出现日食。

    这种时候,宰执要上表谢罪,等候皇帝处置,然后皇帝派人祭天,祈求上天息怒。

    更有甚者,皇帝得下罪己诏,改弦易张,顺应天意。

    所以,在后世看来不过是正常天文现象的日食,在古代可以引发,日食出现,不是皇帝德行有亏,就是奸人当道作祟。

    日食是这样,月食乃至彗星、流星雨亦是如此,任何一个天象“异变”,都会被人解释为是“天”对儿子的警示,千百年来已成定例。

    发生日食,说明帝王“失德”;发生月食,说明国家刑律混乱。

    为应对这些所谓的天变,皇帝必须采取措施,纠正自己的过失,即“日食修德,月食修刑”,否则就会遭到上天的惩罚。

    这就是时代的特点,天象和政治纠结在一起,神神道道的。

    现在,一旦发生日食,肯定会有人上表陈情,说粮价过低导致谷贱伤农,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故而上天示警,“还请陛下为江山社稷计”云云。

    更有甚者,会演变为对皇后和太子的攻击:太阳被蚕食,不就是因为有天狗作祟么?

    这不是不可能,但真要发生了,宇文温不可能当面怼回去,说“这是天文现象,狗屁的天狗食日”,只能想办法化解,找替罪羊。

    为了糊弄过去,最多厚着脸皮派人祭天,免掉几个宰执凑数,然后依旧我行我素。

    但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总是不好,百姓很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煽动,而宇文温若让天文学正常发展,到后面就会面临一个很严重的意识形态问题:

    原来天圆地方是假的,原来大地是围着太阳转,那么太阳东升西落其实是假的,天上星辰都是一个个遥远的星星组成的,所谓二十八星宿都是人们附会出来的,那么....

    夜观星象、掐指一算便算得祸福凶吉恐怕也只是假的...

    真的有昊天上帝么?天若只是虚无,那么哪来的天之子。

    皇帝,真的有天命在身么?

    天文学发展到后面,必然动摇皇权天授的理论基础。

    正是因为有如此后果,所以随着明清两代皇权集中,中原的天文学陷入低谷,朝廷不允许民间学者擅自学习天文,而钦天监等官方机构,其吏员渐渐都是世袭。

    天文学知识,成了父子传授的家学,再没有新鲜血液注入,不要说发展,原有的知识也在一代代的父子相传中渐渐损失。

    皇帝不希望天文学成为公学,不希望各种天象被人用来攻击朝政,索性采取愚民政策,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天文学的发展严重滞后。

    所以,宋元时期,中原的天文学依旧位于世界前列,到了明代,朝廷就得靠色目天文学家来参与历法的修订。到了后来,甚至连历法的修订都只能靠外来的西阳传教士进行技术指导。

    科技发展止步不前,甚至还大退步,这是一个文明的悲哀,却是政治现实的需求。

    天文学一旦发展到某个阶段,就会动摇“皇权天授”的理论基础,那么在这个时代,会有什么出路呢?

    现在需要宇文温来做选择,他的选择就是加强天象观测,争取能够做到准确预测日食、月食,避免异常天象发生时猝不及防。

    然后任命天文学者中最会做官的刘晖为太史令,管理观星院,随时根据预测结果,编出一套说辞,将突发的天象往好处圆。

    会做官,潜台词就是会迎逢上意,刘晖的天文历法造诣不是最好的,至少也属一流,却没有科研学者那种认死理的毛病,为人很圆滑,会变通。

    所以,一旦观星院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