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三十九章 二选一(第2/3页)  逆水行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就得先修铁路,动辄上千里的铁路,要多少年才修得完?”

    “铁路修完了,还得养护,这费用不会低,而且还得安排人手护路,不然上千里长的铁路,只要中间有一段铁轨被偷铁的人扒走,整条线就瘫痪了。”

    宇文温尽可能用简单明了的词汇,向萧九娘科普他的选择:若火轮船和火车能同时制造出来,推广火轮船比推广火车要方便成本也低很多。

    因为火轮船造出来后就能在江河里航行,只要水位允许,火轮船可以去任何一条河流。

    而火车造好后,还得铺设铁路,以国家目前的财政及炼铁能力而言,无法大规模修建铁路。

    长江、黄河横贯东西,跨度超过四千里,火轮船可以直接在江河里航行,运送人员和物资。

    那么火车呢?朝廷根本就没有财力和足够的铁产量,来修建一条东西跨度超过四千里的铁路,更别说修两条。

    再说,永济渠、通济渠这两条运河,加起来的长度也有四千里,修建时只需要挖土,不需要炼铁、铺设铁路,事后的维护费用,也比维护铁路低很多。

    还有,一条河流,只要够宽,对向航行的两艘船可以互不干扰、交错而行,但火车不行:一条铁路就像一座独木桥,对向前进的火车,其中一列必须避让。

    这就涉及到火车车次调度,同样会增加不菲的成本。

    所以,推广火轮船的成本,比推广火车的成本低很多。

    除此之外是技术问题。

    要想依靠“蒸汽动力”来实现交通运输方式的突破,必须要有新式的蒸汽动力交通工具,这种交通工具想要“走”得快,内部必须能产生足够的蒸汽,才能确保足够的动力。

    也就是说蒸汽锅炉要大、蒸汽机汽缸直径也要大。

    加上各种传动装置,必然导致动力装置的重量急剧增加,于是问题来了:动力装置增加的重量,会抵消一部分其自身提供的动力。

    如果是船,因为船壳可以做得很大,加上水有浮力,还可借助风帆,所以即便船用蒸汽动力装置重量大、体积大,这个问题都不是很明显,但火车就不行。

    火车要想移动,全靠自身产生的动力,火车用的蒸汽锅炉和汽缸,重量和体积都有限制,不然其自重会将自己产生的“动力”消耗大半,即便能动起来,其移动速度也会很慢。

    火车对蒸汽锅炉和蒸汽机的重量、体积要求更苛刻,技术难点更多,所以权衡利弊之下,宇文温当年规划的技术突破方向,二选一的结果是选择火轮船。

    先实现明轮推进,再实现螺旋桨推进。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没错,不然若当年选择火车作为技术突破口,很可能到现在连一台时速达到四十里的火车头都造不出来。

    更别说修数千里长的铁路了。

    听到这里,萧九娘明白了,而宇文温说着说着,话题又转到萧那边:“你弟弟刚正不阿当然没错,但当官不是这么当的。”

    “处理公务,和同僚意见不合,没必要吹胡子瞪眼,有话好好说,吵什么吵嘛!”

    萧九娘闻言有些讷讷:“他也不是吵,就是性子急,调门不知不觉就上来了....”

    “然而有理不在声高,就算是辩论,也得靠论据,而不是大嗓门,有些事,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二选一,许多事情的处置,不是说是谁对了,另一个人就错了。”

    宇文温有时候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别人越顶嘴话越多,这一点萧九娘可是心知肚明,于是如鸡啄米般不住点头。

    小火车在铁轨上转圈,耗尽燃料后停下来,而宇文温的讲话依旧没有结束。

    他看着萧九娘一副低眉顺眼的模样,忽然问:“你都听清楚了?”

    “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