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三十九章 讨价还价(第2/4页)  逆水行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所以,大家都希望朝廷进一步加强对佛寺、僧尼的管理,各宗派都会积极配合。

    三,对于当年梁国的太清之难,大家深表遗憾,也意识到当年确实许多僧人修行不够,对佛教经义产生误解,连带着让梁国君臣还有百姓误入歧途。

    所以,大家请求朝廷给一个亡羊补牢的机会,让各宗派一起在蒋州的建康城遗址上重建名刹瓦官寺,然后僧人们会日夜在寺中诵经,为当年死难的江南百姓祈祷、超度。

    同时,于寺前立碑记事,将对当年之事的反思公之于众,以警示后人。

    这是表态,然后奏章里还有详细措施,以显大家的忠君爱国、改过之心。

    针对第一条的详细措施是:各宗派愿意派遣僧人,如白莲宗那样,入南中、西海、河套、辽东,协助当地官府教化百姓,为当地百姓祛灾祈福。

    各佛寺遵守朝廷已有和即将施行的制度,再次清查寺产、僧尼及佃农人数,根据朝廷相应制度规定,缴纳应该缴纳的各项税赋。

    各佛寺严格遵守禁令,绝不从事“僧邸粟”等放贷行为,也不再经营质库、邸店。

    各佛寺无条件收养弃婴或者孤儿,男童、女童将来是否剃度出家,均由官府做主。

    各宗派想选派天资聪慧之人,修行化学之道、物理之道,为朝廷解忧,造福百姓。

    针对第二条的详细措施倒是没有,但各宗派会积极配合朝廷管理佛教事务,听从朝廷安排。

    针对第三条的详细措施,先不说瓦官寺是否重建、朝廷是否同意这一解决办法,各宗派都会在本宗派祖庭举行长期法事,为当年罹难的梁国百姓祈祷、超度。

    与此同时,各宗派会联合拟定一份声明,经由有司审定,然后刊载在各大都会报社出版的报纸上,对当年的事情,表明态度,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这个交代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是‘当年梁国僧人从总体而言修行不够,未能阻止悲剧的发生。‘

    宇文温放下奏章,拿起茶杯喝茶。

    蜡烛在一旁默默燃烧,烛光摇曳下,他的脸阴晴不定。

    僧人当然没资格写奏章,眼下这份奏章,是以中书舍人萧为首的崇佛官员联署,其内容,当然是征求了各宗派诸位高僧的意见,最后才有了定稿。

    萧等官员,难道看不出天子是在敲打佛教么?

    应该看得出,但这些官员不敢冒险,因为他们不确定天子会不会临时起意,把“鞭刑”改成“砍头”。

    仅就佛教各宗派高僧而言,面对当前局面,很可能如同倔驴般梗着脖子不低头、不表态,将皇权的威压当做一个“劫”,默默承担,当做佛祖给予的磨炼。

    高僧们大概不觉得宇文温和其他皇帝有太大区别,当年周武帝“建德灭佛”,佛教扛过来了,所以,高僧们也会觉得“明德灭佛”之后,佛教依旧会迎来春天。

    但是,萧等官员知道天子手段了得,他们不敢冒险来赌天子是否会使“绝户计”,让中原佛教万劫不复。

    所以,这段时间以来,崇佛的官员们一边不断上表“申诉”,一边不停向各宗派高僧分析利害关系。

    当皇权开始“磨刀霍霍向佛教”,中原佛教各宗派人士以及崇佛官员,在强烈的求生欲刺激下总算达成共识,向皇权低头,请求一个表现兼亡羊补牢的机会。

    无数人的努力之后,才有了这份奏章。

    一念就能定无数人荣辱,这种无上权力的滋味,让人如痴如醉。

    宇文温放下茶杯,闭上眼睛,片刻之后睁开。

    做人做事,要尽量避免得意忘形,否则容易出问题,即便成了天子,也该谨记在心。

    他拿起奏章,再次看起来。

    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