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一章 抗命不遵(第2/4页)  逆水行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攻打陈国江州以及岭表州郡,此时战事已经结束,除了分兵镇守各地提防叛乱,我军已经没有必要增兵岭表,所以在江州的兵力充裕,不能坐视官军在江南的战事不利而无动于衷”

    “之前有朝廷使者赶赴广州,传达诏令命大王亲赴江州坐镇湓口,以便根据时局派兵增援江南,但大王不放心岭表局势,没有北上。”

    “故而命本官坐镇江州,若江南战局有变,就由本官代做决定,而崔司马方才所说,本官深表同意,无论是江南道行军还是岭南道行军,大家都是官军同袍,没必要那么讲究。”

    说到这里,崔达拏命人拿出一卷文书,上有行军元帅宇文温的命令,他让诸将传阅,借着众人注意力集书上时,崔达拏和崔弘升交换了一下眼神。

    还没抵达湓口时,崔达拏便在半路与崔弘升派来的人秘密碰面,两人对于今日要做些什么进行了协调,所以崔达拏刚刚抵达湓口、没有和崔弘升碰面就直接开会,并不会影响二人之间的默契。

    文书被众将传阅一圈之后回到崔达拏手中,他环视在场众人以便,开口问道:“这是大王的决定,谁还有疑问”

    话音刚落,行军总管史万岁率先发问:“阁下,此文书虽然盖有元帅大印,但行文之中并未有同意调动兵马东进的内容。”

    自秦汉以来,秩比二千石以上长史,通常在正式场合被下级尊称为“阁下”,协助大军主帅统领兵马的司马,没有特定尊称,通常如高阶将军一样被下级称为“麾下”。

    “本官说过,大王命本官在江州便宜行事,难道事无巨细还得派人去番禹禀报、待得大王同意才能行事不成那么大王命本官来湓口坐镇莫非是戏言”

    史万岁还未说话,陈五弟问道:“阁下,大王先前严令我等在江州各地严密布防,为的就是防止有人叛乱,官军兵力一少,恐怕有人会蠢蠢欲动,调动兵马之事非同小可,末将以为须得请示大王。”

    崔达拏还没说话,崔弘升开口问来护儿:“来总管,你的意思”

    “麾下,末将以为,兵马调动事关江州安危,此事无法便宜行事,须得元帅亲自下”

    “大胆”崔达拏忽然大喝一声,官威瞬间抖起来,“尔等俱为朝廷命官,不思报效国家,只知一味推诿,莫非是觉得功劳足够了,就想着回家过安稳日子,不愿上阵杀敌了”

    “本官得大王委派,在江州便宜行事,与司马一道调遣兵马,你们胆敢推诿不从,莫非是要抗命不从”

    史万岁等人开口争辩,崔达拏和崔弘升又交换了一下眼神,随后图穷匕见:“来人将史万岁、陈五弟、来护儿看押起来,明日便押赴广州番禹,让他们亲耳听听大王是如何说的”

    随着崔达拏一声令下,厅外冲来许多甲士,看样子是要将史万岁、陈五弟、来护儿抓起来,三人见状拔刀,场面瞬间混乱起来。

    “大胆史万岁尔等违抗军令,莫非是要哗变”

    面色铁青的崔达拏大声呵斥着,心中却是一阵喜悦,他和崔弘升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将这三个忠于宇文温的行军总管找借口软禁起来,夺其兵权。

    调兵东进,不过是借口,若真要调兵,朝廷只需派遣使者持使节在众将面前宣读诏令即可,即便是行军元帅在场,除非想背上图谋不轨的恶名,否则再不愿意也得服从。

    既然不是真的调兵,那就没必要让人冒充朝廷使者,崔达拏和崔弘升就是要用争议颇大的方法来“调兵”,让史万岁等人揪住破绽不放,他才有理由发难。

    之所以装模作样开会,就是在做铺垫,为的就是要“名正言顺”,让大家都认为他做出如此决定,完全是为了国事,而不是一上来就针对特定几个人。

    这样是为了避免其他将领为史万岁等人鼓动,到时候抓虎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