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 忽如一夜春风来(第2/3页)  逆水行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此时筵席之中,文学之士几乎没有,王頍是唯一的一个,听了宇文温所改无名氏的元日,捻着颔下胡须频频点头。

    宇文温其人,他有时候看不透,这位似乎不太通经学,文学素养不怎么样,书法也不怎么样,当然,身为宗室藩王,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王頍知道宇文温很少作诗,平日里也自述不通文学,但只要一作诗,那首诗的水准就不低,而蹊跷的是,每次宇文温都说是路过某处,见无名氏所作佳句便记在心中。

    一次可以说是巧合,若接二连三说巧合,是不是太巧了?

    疑惑,在王頍心中只是一扫而过,如今在座的,只有他能称得上文学之士,骨仪虽然是文官,但不以文学见长,王頍见着西阳王依旧有发酒疯的危险,于是挺身而出。

    拿起琵琶,王頍开始弹唱长安流行的乐曲,这不是什么有失身份的举措,而是很常见的助兴之举。

    他也曾年少轻狂,也曾快意恩仇,在乐坊里和小娘子推杯换盏,自然对于长安流行的乐曲铭记在心。

    在座之人,大多在长安居住过,免不了到乐坊寻欢作乐,所以对于王頍的提议那是鼓掌欢迎。

    乐坊的小娘子们弹唱歌曲愉

    悦恩客,以使对方慷慨解囊,那么要弹唱的歌曲其水准不能低,歌词一般是引用名家所做诗句。

    王頍此时所弹唱的歌曲,歌词便是刘宋名家鲍照的诗句。

    鲍照,曾任前军参军,故而世称‘鲍参军’,在刘宋元嘉年间,是极其出名的诗人,为“元嘉三大家”之一。

    鲍照的几首名诗,被谱以琵琶曲,在长安乐坊经年传唱,历久弥新,王頍此时弹唱的,是代淮南王。

    代淮南王有两首诗,其一:

    淮南王,好长生,服食炼气读仙经。

    琉璃作盌牙作盘,金鼎玉匕合神丹。

    合神丹,戏紫房,紫房彩女弄明珰,鸾歌凤舞断君肠。

    王頍和着琵琶弹唱,赢得满堂喝彩,然后就是代淮南王其二:

    朱城九门门九闺,愿逐明月入君怀。

    入君怀,结君佩,怨君恨君恃君爱。

    筑城思坚剑思利,同盛同衰莫相弃。

    这两首诗,算是和情诗沾边,所以谱曲之后尤其为乐坊小娘子们所喜爱,从魏分东西时起就在长安乐坊传唱,一直到现在都是客人们最欢迎的名曲之一。

    此时此刻,无论是年岁颇高的李允信、年过四旬的杨素、年不过二十多的阴世师,都对这耳熟能详的歌曲致以热烈喝彩,这两首歌,让他们想起了在长安的岁月。

    还有一个故事。

    昔年,魏帝元修不堪忍受权臣高欢的压迫,西逃入关中,元修皇后是高欢的女儿,当然不会带着走,他带在身边的,是自己的姘头、堂妹元明月。

    元修和元明月公开姘居,但这堂兄妹的禁忌之恋,为世人所不容。

    元修到了长安,长安乐坊里很快就流传起一首歌,其歌词就是鲍参军的代淮南王(其二),开头两句,就被歌伎们用来讽刺魏帝的禁忌之恋。

    “朱城九门门九闺,愿逐明月入君怀。”

    宇文温听得这两句,心情瞬间低落,先是想到了绝代佳人元明月,然后想到了另一个绝色、小姨子尉迟明月。

    当然他此时不是对小姨子有什么想法,而是想到了明月的姊姊、自己的王妃尉迟炽繁,又想到了世子宇文维城。

    自己的老婆儿子被其娘家扣做人质,不知何时才能重逢,搞不好一辈子都见不到面了,如此感觉不是滋味,宇文温不由得默然,在旁人看来,却以为这位酒醒了。

    王頍当然不知道西阳王的小姨子名字里居然有明月二字,毕竟女子的名讳一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