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二十章 保险(续)(第2/2页)  逆水行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手中唯一能依靠的手段,就是靠通济渠、永济渠分洪。

    但因为永济渠流域降雨量也不小,所以分洪量相对要小一些,于是分洪重任就落在通济渠“身上”。

    对于通济渠的分洪能力,李纲是颇有底气的。

    通济渠沿线及主要地表河流,之前都建有几个大、中型堰坝,这些堰坝按照朝廷的要求,已经提前开闸放水,腾出“库容”,协助通济渠分流洪水。

    一旦通济渠引入的黄河水过多导致水位快速上涨,那么这些已经腾空的堰坝,会“吃进”大量洪水,确保通济渠安全。

    通济渠本身也是个完善的水利工程,这就是李纲的底气,根据计算结果,通济渠能分走不少的黄河洪水,将其“转移”到淮水流域。

    黄河中下游流域今年降雨多,但淮河流域的降雨量却很正常,所以有相对充裕的“容量”,容下一部分黄河洪水,而这种“北水南调”的壮举,全靠有了通济渠才能实现。

    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财力修起来的永济渠、通济渠,并不仅仅是运输人员、物资的运河,还是一个围绕黄河的巨大水利工程之中不可或缺的左臂右膀。

    朝廷正是有了这两条大型运河作为依靠,才有信心应对黄河水情。

    然而,如果洪水太多,通济渠和永济渠都无法削弱“洪水”,朝廷最后的选择,就只能在下游地区泄洪,牺牲预定的泄洪区,保全其他地方。

    李纲不想看到这一幕出现,所以,他对通济渠寄予厚望,希望这上千里长、连通黄河及淮水的大运河,能给下游地区“上保险”。

    保险一词是新词,指的是一个新行业,李纲却觉得这个词不错,保险保险,保证不发生危险,他就希望黄河下游地区,全都平平安安,渡过此次水情。

    正思考间,有吏员匆匆而来,交来测量船刚算好的通济渠流量,以及下游地区各水文观测站的流量数据。

    李纲认真看了几遍,让随从将数字记在小本子上,随后吩咐:“快,立刻上报治水使司。”

    “那,卑职抄送一份给城里....不知....”

    “城里?”李纲闻言一愣,随即摆摆手:“抄送吧。”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