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章 小野妹子(第2/3页)  逆水行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面前这位突厥国使身份不低,至于是叫阿史那什么什么,宇文温已经记不得了。

    使者叽里呱啦说了许多,宇文温一个字都听不懂,通事在一旁翻译,大意就是“西阳公好酒量,日后若是到了草原,一定要痛饮一场。”

    “什么都不说了,都在酒里!”宇文温再和使者来了三杯,眼见着对方开始发飘,他随口一问:“如今草原上情况如何?”

    使者闻言面色一黯,但立刻掩饰过去,哈哈笑着叽里呱啦说了一番,通事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突厥和隋国作战有胜有负,可汗正在调集大军要决一胜负。

    ‘也就是说你们被打得很惨,跑来邺城求援了是吧?’宇文温如是想,对方底气不足想来局势不妙。

    当然不妙了,按着正常历史的轨迹,杨坚以隋代周后,大约就是去年时要南下平陈统一中原,结果北面的突厥先发难大举南下,随即两国开战。

    一开始突厥占优,兵锋直指长安,结果后来被打懵,加上内部各可汗心怀鬼胎不团结,最后被隋军打崩,一路反推到草原,突厥大军丢盔弃甲,可以写一个大大的惨字。

    结果现在看来突厥依旧很惨,宇文温不知道实际情况怎么样,但觉得局势对周国不妙:隋国击退了西北面的突厥,那就可以腾出手对付东面的周国。

    去年周国策动突厥夹击隋国,实力占优的情况下还占不了大便宜,虽然收复合州、吴州两处总管府地界,可虎牢关以东隋军主力尚存,仍有反扑的实力。

    对方如今是把拳头收缩蓄力,等待时机突然出拳,周国对这一击必须小心防范,眼见着九月就要到来,等到秋收过后,又是交战的季节了。

    会战么?从去年折腾到年初,还要调集精兵打突厥,隋军怎么着都要休息吧...

    难说哎,万一来个一鼓作气什么的...

    魂淡,万一又打起来,结果我却在邺城虚耗光阴,兵都在巴州呢!

    “西...阳...郡公?”

    “啊?啊,尊使喝酒,喝酒。”宇文温答道,他又走神了,面前的倭国使者用生硬的汉语发问,他赶紧举起酒杯:“尊使西来辛苦了,海上风浪可不好对付。”

    “海上行船不宜,但我国大王仰慕中原,在下奉命出使,不敢说辛苦。”使者的汉语勉强能听,虽然发音怪异让宇文温想起影视里的经典语调,但好歹能听得懂。

    ‘大王...不是自称天皇么?对了,这称呼此时大概还未面世。’宇文温如是想,看着面前这位小个子中年人,他好奇的问道:“听说尊使即将启程回国了?”

    “是,在下要回国复命了。”

    “那就祝尊使一帆风顺。”宇文温客套着,他对倭国往来中原的航线不太懂,也不知道这个季节从中原去倭国是否顺风或顺水。

    “承郡公吉言。”

    这个时代中原对东海的那个岛国,称呼便是倭国,当然‘倭’字最初本无贬义,直到唐朝时,倭国对外修正名称为日本国。

    汉时,中原已知“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东汉时“百余国”中的倭奴国派使者来汉朝拜,光武帝刘秀赐使者金印紫授。

    这枚金印在日本列岛历经战乱之后失踪,于十八世纪重见天日,是为著名的“汉倭奴国王”金印。

    曹魏时,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遣使来朝,得封“亲魏倭王”,当时的倭国实际上分成许多小国,随后中原局势动荡分为南北朝,倭国和南朝宋、齐、梁都有使者往来。

    想想倭国使者乘坐着小帆船,在大海中随波逐流,借着风信向西航行,经过不知多少风浪才抵达目的地,宇文温倒是颇为佩服这些使者的勇气。

    先前宇文温已经敬了许多轮酒,倭国使者基本没几个不发飘的,除了眼前的正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